當然,賢者宗師,終究不會被扶蘇幾句話的王霸之氣所震,便納頭下拜,甘為小弟。孔夫子緩緩道
“如此,臣愿暫留咸陽,親眼見證陛下的仁政。”
始皇帝五年,正月。
令御史巡查了各地的刑徒之后,皇帝頒布詔諭,稱上體天心之仁厚,不忍驟加極刑,著令將判處死罪及肉刑的犯人盡數赦免,改為流放西域,永不得歸。
這樣寬仁和緩的消息一出,滯留在咸陽的百家高人倒是大為喜悅。但喜悅之余,卻也不覺疑惑秦法嚴苛,牢獄中的囚徒數以十萬計,這十幾萬人流放西域,又有何處可以接收秦人治國井井有條,想來不該犯下這樣的過失才對。
盡管疑慮重重,但秦人卻似乎堅定不移,一意要推行流放的國策。到當年五月,第一批八千人的刑徒便已集結完畢,被送到了大秦西北的北地、隴西二郡。為辦好此件大事,隴西、北地二郡特意預備快馬,每五日向咸陽呈送急報,時刻靜候皇帝的旨意。
至六月二十八日,始皇帝終于等到了想要的消息據安插在西域的密探奏報,陳平、蒙信率人秘密出關以來,便一直在諸國挑動聲勢,造作謠言;派人四處散播歌謠口號,宣揚軒轅黃帝的“德化”,鼓吹所謂十分稅一、定分止爭、貿易自由的“華夏天國”。
這樣的宣揚實在是冒險,兩人出關以前便預備下了遺書,做好了被諸國圍捕,九死一生的準備。孰料他們一路鼓吹不息,在莎車、龜茲等國招搖過市,竟爾沒有一個人前來過問,反而搞得兩位死士一頭霧水,倒有些反應不能。
如此一路走一路宣講,到康居國時隨行的信徒已有數百,這些信徒來自西域各處,都是被陳平以縱橫術拉來的死忠,義務的自主宣講工具人。
這些信徒照例在康居傳播黃帝教化,不料卻引來了當地官差的注目。小小沖突之后,官差一擁而上,順藤摸瓜,將陳平、蒙信等人居住的旅舍圍了個水泄不通。
眼見敵眾我寡,陳平也不慌亂,他正打算草擬慷慨就義時怒斥蠻夷的腹稿,卻被一旁的蒙信阻止。蒙信出身將門,自然不愿束手就死。這數月以來他閑極無聊,已經在隨行信徒中挑了數十位壯士按秦軍軍法演練,今日事到臨頭,索性試他一試,或許還能沖出重圍。
蒙信抱定此念,立刻召集信徒削木為槍,而后派兵列陣,開門徑直沖了出去。
孰料軍陣一出,旅社外數百官差登時抱頭鼠竄,哭喊嗥叫連滾帶爬。蒙信莫名其妙,索性令屬下銜后追擊,一路上遭遇數股阻攔的部隊,統統是一次沖擊便盡數擊潰,只留下丟盔棄甲的一片狼藉。如此追擊數里,終于在一間華麗的高聳建筑中捉到了官差的頭目,蒙信一馬當先,抬手一記馬鞭,令翻譯厲聲呵斥
“你們的國王在哪里是國王叫你們來捉拿軒轅黃帝的信使的嗎”
那小頭目又哭又號,翻譯聽了半晌,終于勉強理解
“他說,他說這里就是王宮。至于國王嘛”
翻譯稍稍猶豫,抬手指了一指門口,那里正躺著個昏迷不信的大胖子呢。
方才蒙信率兵沖入,眼見這胖子行動遲緩阻攔在前,索性一個窩心腳將他踢飛到了門口。
如此輕而易舉便殄滅一國,就連蒙信也大為無語。正因如此,他呈報給始皇帝的文書中并不敢吹噓什么滅國的功勞,反而謹慎的反省自身,檢討稱自己太過莽撞,違背孫子“知己知彼”的教訓,實在錯估了敵人的情勢,有冒進之嫌。
簡單來說,沒想到對手會這么菜。
當然,冒進總有冒進的害處,蒙信便在信中述說憂慮,擔心康居的鄰國會為康居國王報仇,以重兵圍剿他們這些毫無根基的外鄉人。屆時敵眾我寡,恐難抵擋云云。
始皇帝瀏覽密信之后沉吟片刻,喚來了送信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