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皇帝深信方士密法,正于靜室中嘗試所謂“心齋”的方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思無慮,善養精神;一切閑人都被遠遠驅逐于外,不許打攪皇帝清修。
也正因為如此,當光幕驟然顯現于眼前時,皇帝驚駭絕倫的呼叫才終于沒有穿透靜室,招來不該有的外人,泄漏這至關緊要的機密。
不錯,至關緊要的機密。當皇帝勉強從驚恐中回過神來,一抬頭看到的便是廣袤而無垠的碧綠草原,而畫外音娓娓道來,談的卻是什么草原地理,什么物候氣象
雖然中原將草原統稱為“北蠻”、“大漠”,但若仔細區分,所謂的“大漠”之中,其實也有極為嚴格的區分。如果說農耕與游牧以降雨量為邊界,那么大漠之中也有這樣嚴格的界限。大致來講,可以分為降雨量匱乏、直接被西伯利亞氣壓帶所控制的漠北,以及有陰山山脈庇護,相對溫暖潮濕,氣候更為穩定的漠南。
毫無疑問,歷來游牧民族的統治中心,全都聚集于相對富庶穩定的漠南。具體而言,由于陰山山脈所攔截的水汽降落方位相對固定,匈奴、突厥等的王庭雖然是逐水草而居,但移動的地點卻相當有規律,只是在幾處牧場來回轉移而已
說到此處,遼闊草原急劇縮小變化,轉為一張起伏不定、經緯分明的立體地圖。而地圖上空有藍色的水汽自東方大洋蒸騰而來,被蔓延數千里的山脈阻擋,終于降而為雨,澆注在了幾個固定的方位。
而動畫下有暗紅小字,標注了游牧諸部落在此建立王庭的歷史。
小字中所謂的突厥、回鶻等,皇帝不甚了了,但“匈奴”一字卻真是椎心刺目,瞬即便吸引了至尊的注意。瞬息間門君主的本能壓倒了驚愕,皇帝翻身而起,抬頭盯住了那片遼闊的草原
這是上天在垂示匈奴的機密這是昊天上帝顧念了天子殄滅蠻夷的至誠
皇帝狂喜過望,不由屏住呼吸,仔細凝望這匪夷所思、變動無常的輿圖。數年來劉徹留心匈奴,對軍務頗為熟稔,而今細細分辨,立刻就發現了這莫名其妙的動畫中至為寶貴珍異之處
為了解釋漠南漠北巨大的差異,除了描繪水汽與降雨之外,它竟然還點出了陰山山脈被雨水所滋養的湖泊河流
皇帝搞不懂什么水汽與降雨,但可太懂這些湖泊水源了
御前隨侍的郎官大多精通邊務,曾向皇帝解釋過匈奴的底細所謂北狄游牧為生、逐水草而居,那也不是驅趕著牛馬在草原散漫流蕩;草原雖然廣袤無際,水源草木的變動卻隱約有規律可循。如匈奴這樣龐大的部族,早在多年摸索中總結出了這套寶貴的經驗,因此才能橫行大漠,幾近統一了陰山以南。
這些水脈草木變動的規律是匈奴至關緊要的命脈,一劍封喉的逆鱗,一向由隨侍單于的親信大臣謹密掌握,嚴封密鎖絕無泄漏。縱使漢朝百般引誘匈奴降人,也只模糊打探到一點似有若無的情報而已。
而就為了這點似有若無的情報,朝廷也大下血本,送出了數個關內侯的爵位,少說千數的牛羊馬匹,只為犒勞吐露實情的匈奴降人、賞賜招降的大臣。
這種種花費不在千萬錢以下,但朝中大臣并無議論之聲;原因無他,數年來與匈奴糾纏多次,大家已經在戰事上達成了共識匈奴往來如風,蹤跡飄渺,實在難以料理;要想發揮漢軍的長處正面決戰,便必得攻敵所必救不可。
什么是敵所必救匈奴人殘虐無親,但可以拋棄妻兒,拋棄老弱,拋棄王都,難道還能拋棄水源牧場不成
相較于上苑馴養的馬,少府打造的弓,這些不起眼的湖泊水脈,恐怕才是漢匈之間門勝負的關鍵。
而現在天幕朗闊舒展,各處動畫惟妙惟肖,這勝負的關鍵正展現于前,一覽無余。
皇帝愕然凝視天幕片刻,卻彎腰自幾案下抽出了一個金盒,按動鎖鑰解開機關,取出盒內一卷薄薄的絹帛。
這卷被謹慎收藏的絹帛極為粗陋,偌大的白絹上只潦草涂抹了幾道墨痕與墨點,倒像是小兒涂鴉的劣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