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人的經驗終究有其極限。與匈奴作戰了數次的衛將軍竭力想象數次,也實在想不出什么叫“太過簡單”莫非是如匈奴雜兵一般散亂,便叫“太簡單”么
顯然,那是車騎將軍想得太復雜了。
總的來說,在積極進取的宣帝朝,諸位使者簡直是將匈奴當經驗包來刷傅介子、陳湯等動輒“一人滅一國”的歷史不須多說,便連文忠這種小小的使節,都可以在罽賓國輕易掀起叛亂,廢除的國王而扶持親漢的王子,折沖樽俎中儼然cia的前輩。
可以說,自宣帝決意收復西域以來,偌大玉門以西數千里疆域,只不過花了漢廷數年的功夫而已,真真是望風披靡、傳檄而定。至于曾被匈奴控制的諸國,能撐到漢使親自來解決的都已經是勇士,大多數是聽到個“漢”字便往下一跪,毫不猶豫磕頭了事以至于當時竟有不少長安惡少年假借漢使的名義四處招搖撞騙,居然都順手收復不少疆域,額外還訛詐到了大批貢物,最終吃了宣帝的鐵拳。
所以,為什么會這么容易呢
原因倒也很簡單。第一是武皇帝實在太能打,強得匪夷所思天下震顫,已經沒有人敢撩大漢的虎須漢使只要拔劍說一句“漢兵將至,滅國矣”,便足以令西域諸國回想起大宛被滅時的恐懼。
第二嘛,則是西域前任的宗主國匈奴實在太不是人,在西域盤踞數十年,終于逼到了人人皆反的地步。
簡單來說,匈奴控制西域,是為了源源不斷的獲取物資,榨取供王公貴族享樂與征戰的錢財;而為了滿足這一,匈奴橫行諸國之間,不但肆意搶掠財物,而且肆無忌憚的設置關卡,強行收取稅賦,所謂“稅賦諸國,取富給焉”。
至于這個稅賦有多重么以現在的估計,保底在三分之一以上。
當然,不要以為繳足了稅賦或者說保護費就平安無恙了。匈奴曾經逼迫烏桓交皮布稅,為此發兵攻打烏桓,掠走婦女老弱數千人,勒令烏桓以馬匹皮布贖回。而親屬奉命繳納物資之后,匈奴拒不遣返人質,反將俘虜盡數沒為奴隸。
這叫什么這叫天高皇帝遠,民少蠻夷多;一天三頓打,不反待若何
所謂“諸國不堪命矣”被可持續性竭澤而漁這么多年,西域諸國那真正是苦不堪言,“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但可惜啊,西域諸國太弱小了,弱小到連憤怒都沒有意義。
然后呢,然后他們等來了漢人。
當然,在漢人自己的史書里,漢朝使者是很“橫暴”的。他們對待這些西域外人并不怎么客氣,往往是一來就迅速殺掉諸國的國王、誅滅反漢的貴人,扶持自己的親信,然后頗為苛刻的對待當地的人民譬如收取十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的高稅、要求當地百姓服徭役開墾田地、還會以低價買一些當地的特產,預備著回長安后大賺一筆。
這種種的舉止,在中原內地已經算無賴了。以至于班固都非常尷尬的承認,漢使在外的舉動多有“不謹”之處。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么“不謹”、“無賴”,為什么西域諸國不反抗漢使的帝國主義行徑呢
是啊,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