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道“那么汲公滿意了么”
饒是汲黯猶自在震驚之中,聞言也不覺皺眉
“詔令是國家的詔令,不是一人一己的詔令,臣下固然有進諫的職責,但又何談滿意與否呢陛下的話,臣不敢應承。”
這句話說得近乎于冒犯了,但皇帝只是微微一笑
“汲公說得不無道理,但所謂君君而臣臣,縱然汲公這樣的無雙國士,總也要踐行了自己的志向,才能盡心竭力,一往無前嘛。朕要請汲公效力,總要以國士待之。”
汲黯的嘴唇微微抽了一抽明明是禮賢下士展現君臣相知風范的套話,但從皇帝口中說出,卻總有某種以物易物,拿詔書交換忠誠的奇特市儈感
不過,在無語之余,汲黯卻莫名安心了不少以這措辭看來,皇帝并沒有因為刺激而一夜轉性心慈手軟,依舊是高皇帝以來老劉家一脈相承的刻薄作風。
他嘆了口氣“陛下要讓老臣做什么”
皇帝抖動長衫,似乎有意無意遮住了一個哈欠,而后盤膝坐地,語氣平和之至
“朕欲變更漢法。”
汲黯的眉毛微微一震,到底平靜了下來。
“臣于漢法并不熟悉。”他緩緩道“陛下應該傳召御史大夫與內史掾。”
汲黯入仕走的是黃老雜家的路子,對繁瑣嚴苛的律條不甚了了;若真要論深文周納、嫻熟漢法,當今朝廷之中,恐怕只有文法吏出身的御史大夫公孫弘及內史掾張湯能夠勝任。
當然,汲公素性不太喜歡這些躁急刻深的酷吏,所以語氣并不太從容。但皇帝只是笑了一笑
“公孫弘年紀太大了,恐怕難以勝任變更法制的繁苛;至于張湯嘛朕所變更的律法,正是為張湯等所設,他要是攪合進來,未免不太合適。”
汲黯不覺皺了皺眉
為張湯等而設皇帝這話不大對頭啊
“陛下的意思是”
“朕令人取來了太史令記錄的前朝史冊,讀了燕王盧綰、絳侯周勃與條侯周亞夫的小傳,撫今追昔,不勝感慨。”皇帝徐徐道“鑒于條侯當年的境遇,朕還是決意為心腹的大臣稍稍謀劃,總得有始有終的才好。”
汲黯
眼見皇帝面不改色的說出了燕王絳侯條侯的姓名,縱使閱歷深如汲公,一時也不由為君王家的厚顏無恥深深震驚這三人都是老劉家薄情寡性鳥盡弓藏的著名受害者,而今陛下這樣輕描淡寫的提及,難道真就不會覺得有一丁點的羞愧么
何況,將張湯與這數位名流青史的大冤種并列,又是什么用意呢縱使陛下早就想好了張湯兔死狗烹的結局,也沒有必要當著自己的面處刑吧
一念及此,無語至極的汲黯猛地一個激靈,立是反應了過來。
到底是朝堂上磨礪多年的重臣,僅僅稍一頓挫,汲公便漸漸自皇帝這槽點滿滿的發言中品出了滋味至尊反復強調“條侯的境遇”,而條侯周亞夫又是因何而死不就是在太子繼位時心懷怨望,被孝景皇帝囚殺于獄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