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回望千年以前的往事,才終究不免悵惘歷史已經遠去,但歷史卻永遠影響著后來人。
如果回望安史之亂,大概所有人都會感慨吧要是李隆基能在用完他奶奶的人才之后暴死,該有多好啊。
悠悠吐完最后一句感慨之后,天幕的光輝快速收縮,圖像終于消隱不見,只留下一團朦朧的輝光。
而皇帝皇帝卻忽的拋開了拂塵,從御榻上徑直站起。
“如若朕能避免這安史之亂,又能有多少的偏差值”她朗聲道。
聞弦歌而知雅意,以皇帝的精明敏銳,早就在天幕的選題中聽出了它的弦外之音明明問的是自己晚年的種種失策,為什么還要以如此大的篇幅渲染安史之亂的慘痛,玄宗手足無措的愚蠢再聯想天幕對自己格外的容忍、退讓,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果然,天幕沉默片刻之后,彈出了一個大得驚人的數字,不僅能輕易覆蓋所謂“天命”的價格,剩余部分也足夠皇帝揮霍到下一輩子。
皇帝終于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神色。
當然,安史之亂畢竟是牽涉到整個華夏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縱然唯利是圖如直播公司,在顯示完驚人的獎賞之后,也要再額外多問一句
陛下打算從何處來措手
女皇微微一笑,恬然自得
“上蒼沒有聽說過朕為太宗皇帝馴服獅子驄的往事么”
天授二年的五月二十六日,皇帝忽然自宮中下旨,稱魏王在賜宴飲酒時突發疾病,因此暫且留于宮中;鑒于宮禁森嚴,又自有太醫看護,武家的人便不必入宮侍疾了。
自武周革命以來,武氏青云直上榮寵莫比,入宮面圣便如吃飯喝水一般容易。而今因魏王武承嗣的暴病而被驟然隔絕在外,自然生出了無數驚懼的遐想,惶恐不知所出。但無論武氏至親如何打聽,宮中口風卻都是嚴絲合縫鐵桶一般,摸不出半點的底細。
這樣的詭秘當然引發了朝野的波瀾。但波瀾很快被更大的事情遮掩了過去天授二年的六月二十日,皇帝突然召集鳳閣鸞臺所有的宰相,集會于仙居殿中,一同議論政事。
皇帝往常議政的規矩,不過是在宮中與一二重臣彼此商量,隨后便可草詔畫敕。而今召集省的宰相執政,必然是決定莫大的事務。岑長倩、李昭德、楊執柔等思慮最深,因此尤為憂慮。
但出乎意料,皇帝于上陽宮接見眾位宰相重臣,言談之中卻是和顏悅色,寒暄備至,不但關懷了幾位老臣的飲食起居,賜下宮中靈藥,還額外體貼了臣子們理政的辛苦,決定要在都省的政事堂外修筑一間別殿,供宰相們議政勞累后休憩所用,又命宮中的尚食局預備可口的飲食,每日送到政事堂供宰相們享用。
皇帝語氣溫和,情誼殷殷“所謂君臣同心同德。眾位重臣為朕分勞,夙興夜寐不辭辛苦,朕自然也要體諒一二。”
圣人的恩典如此體貼溫厚,真是令宰輔們惶恐無地,唯有下拜俯首,連連謝恩,發誓肝腦涂地以報圣恩。但在伏地感激之余,如李昭德等見識深遠的臣子卻不免生出了惶惑圣上施恩殷切至此,莫不成是要以此堵塞悠悠眾口,推行一些爭議巨大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