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挑眉毛,剎那間捕捉到了關竅
“商人”
“公主的確敏銳。”李孝恭頷首“以政事堂的計算,貞觀初年以來西域平靖商道暢通,抵達長安的行商比南北朝至隋以來翻了足足十倍有余。為了行走運送方便,這些行商多是以金銀來換取大唐的鐵器絹帛、瓷器茶葉,長此以往,運送入長安的白銀日積月累,淤積于集市之中,以至于百貨騰貴,物價大為變動。”
當然,除西域及海外行商的貢獻之外,公主每年一次推銷帶貨,一來一返也向關中注入了巨量的金銀。只不過河間郡王情商相當之高,這一點便順帶而過,再不提起了。
不過,長樂公主依舊從這簡明扼要的解釋中聽出了端倪,她注目伯父,語氣微有疑慮
“僅以西域商人送入的金銀,也不足以有這么大的影響吧”
商賈輾轉千里生死難測,又能攜帶多少金銀呢更何況人家并非只買不賣,也是要出售西域各色珍物的嘛。當然,華夏物產過于豐富,總體而言在貿易中的收入遠遠大于支出,即天書所謂之“順差”、“出超”,但這些金銀數量并不算夸張,朝廷是可以輕易調整的。
“這是當然。政事堂已經下令拋售倉庫中儲備的糧米來兌換金銀,想來用不了多久就能平息。”李孝恭道“但關鍵是,這小小波動的印證了天書中的某個預言尤其是朝廷依照天書開發出了新的船只,正欲以此大力發展海上的貿易,那么局勢就愈發微妙了。”
為了征伐遼東,皇帝花重金換來了全新的船只制造技術,計劃打造全新的強力水師,隔絕敵寇海上的出路。只是近日西域的利潤耀人耳目,卻令朝中重臣蠢蠢欲動。考慮到天書曾再三言及“海貿”,設若戰后以此大船招募海商往來販賣,豈非又是一筆天大的進項
這念頭一旦升起便不可遏制,所以皇家的造船圖紙與技法一分為二,一份送向瑯琊會稽制造戰船,一份送往嶺南廣州,官民合資制造商船。兩面都由國公長孫無忌監督總掌,進度極快。至今為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只不過,在射出這支貿易之箭以前,宰相們卻忽而在天幕中翻找出了一些極其微妙的消息。以至于進退維谷,竟要派出河間郡王與公主協商。
談到此處,李孝恭終于自身側的錦袋抽出小小一個金盒,扭動機括打開機關,取出了一張纖薄的麻紙。
“這是宰相們親自謄抄的天書段落。”李孝恭道“雖爾寫的是后世朱明及以后的事體,對當今卻也大有借鑒之處。”
李麗質接過麻紙,僅僅掃一眼開頭,心中便微微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