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新的度牒送來,舊的也沒送回去銷毀。
雙親離去之后,留下的財物皆由姨母保管。只有這些不值錢的東西,還在她手里留作念想。
誰能想到,它會在此刻重見天日
飄搖的燭火映在阿嫵清瑩的眸中,閃爍著驚心動魄的光彩。
她由探花郎親自啟蒙,十幾年間紙筆不輟。
行或不行,她總要試一試。
或許,父親當年也想讓她試試,才留下這份文牒。
清榮書齋。
寬闊敞亮的屋宇,氤氳著淡淡紙墨香氣。作為京城最大的書坊,往來的讀書人絡繹不絕。
書齋甚至專門辟一個角落,供他們談古論今。
“你們聽說了么前幾日皇貴妃的生日宴上,皇上龍顏大悅,下旨說要加開恩科為皇貴妃祈福呢。”
“什么開恩科”此話一出,似一個驚雷炸開。
無怪書生們驚訝,按著前朝的慣例,只有國朝發生了大喜事,皇上才會加開恩科,給讀書人多一個躋身功名的機會。
這些喜事包括立后、立東宮、邊關大捷但絕不包括皇貴妃三十五歲的生日。
當即便有人面露諷刺之色“因一媚上禍國之女得此恩榮,恥矣”
“可這對吾等確實是好事一樁。”又有人吞吞吐吐道。
“周兄此言差矣倘若他日我等折桂登科,如何向他人介紹順平十七年皇貴妃生辰恩蔭科,說出去不覺得羞恥么”
“可是”
眼見兩個人要吵起來,居中之人連忙調停“好了好了,以和為貴。你們快看趙兄,讀書讀得多認真呢趙兄,你看的是什么”
青梅記
勸架之人面露尷尬。以為趙兄讀的是圣賢書呢,原來是話本子。
“趙兄”撓撓頭“方才伙計新上的書,一時看入了迷。”為了給自己洗清名聲,他連忙道“這可不是那等庸俗的本子,寫的是唐探花與陳二姑娘舊事。”
“唐探花陳二姑娘”眾人面面相覷。
這二位在他們寒門學子中間,可謂是如雷貫耳。誰寒窗讀書時,不是靠他們的傳奇激勵己身
再一看那青梅記,神色不由微動。
“趙兄”見狀,頓時來了勁“你們看,這里刊載了一條探花郎從未公開過的詩呢。”
“還有這里說,探花郎寅時起身讀書,日日練幾十張大字”
眾人再也按捺不住,紛紛圍上去。
“日日幾十張大字,原來探花郎也這般刻苦,令吾等慚愧不已”
“好詩啊,為何從前不刊載出來呢”
他們口中雖夸贊著唐潛行清苦之風、庾鮑之才,眼風卻止不住往那“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字眼上瞟。
有人看了兩行就問“趙兄啊,這書是何處的”
趙兄悠悠道“是書齋的新書,我就是借來一讀,等會還要還回去的。”
眾人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唐探花事跡,正可激勵吾等”
“周兄所言是極光是觀瞻探花郎詩才文采,此書便值得一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