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瑛站在車隊前,和八水將一字排開,將打包好的米面糧油糖布一樣樣發下去,他在軍營里住過,加上記性好,如今已能叫出每個看到的軍士的名字。
“三狗,你是勤奮肯吃苦的,來年繼續努力。”
“水柱,過年回家了要幫父母做點家事,不許偷懶。”
“魚仔,聽說你要娶媳婦了要好好和人家姑娘過日子。”
“蚌殼,去年你認了全營最多的字,不錯。”
這一份份禮物發下去,別看呂瑛暫時沒在呂家軍掛職,只有親兵七百人,可軍士們看他的眼神卻是說不出的信任和親近。
對這位與外祖父一樣不愛啰嗦的孫少爺,大家伙一開始只覺得他嬌貴,在呂瑛到軍營時,有些軍士都做好了陪孫少爺玩游戲哄孩子的準備。
可誰知孫少爺就不是普通人,他把軍營逛了好幾遍,轉頭就給大家伙改善了居住條件,又在吃大鍋飯時,捧著碗跟他們這群丘八蹲一塊,小小一團,可愛到了讓人見了就想笑的地步,吃飯聊天時卻能說出許多大老爺們都覺得“哇塞好有道理”的話。
等大家伙又得知課本上許多文章是孫少爺寫的,尤其是那幾篇寫農民和軍士的,簡直寫進了他們心里,仿佛文章里的主角就是他們身邊的人,甚至是他們自己。
再有就是呂瑛詢問眾軍士家庭狀況,問了他們在軍中的生活后,只要有人提出合理的需求和建議,呂瑛都能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稚嫩軀殼都蓋不住他身上強烈的靠譜氣質。
在還是家天下的年代,知道主家的繼承人是呂瑛這樣的孩子,軍士們甭提多安心了。
呂房在旁邊看著,和女兒對視一眼,面上都帶著笑意。
呂家統領南海的立身之本是呂家軍,往日呂房和呂曉璇不是不愁呂瑛身嬌體弱,恐怕接不住呂家軍,可現在看來,呂瑛不僅接得住,還能接得很好
而有了呂家軍年前發下去的這批福利,待到年節后,他們再要招新兵,肯定也不愁了
到了年底,秋瑜也很忙。
別看秋家只是普通地方豪族,在湖廣一帶管小小一條河道,算武林世家,秋瑜的老爹也只是個知府,但其實在這個時代,他也算分量不輕的官二代加武二代了,要考慮的事情自然多。
和秋家的人情往來、送給祖母叔伯堂兄弟堂姐妹的年禮,這就是一大筆需要好好琢磨的花銷,送的東西不妥帖,還得被人戳脊梁骨。
秋氏椰子雞才開第一家店,到了年終,椰子油作坊、養豬場、養雞場和農莊的賬也要盤,明年的規劃也要做。
秋瑜忙得腳不沾地,在這些事上,他從不指望自己的親爹,因為秋知府是個熱愛古董書畫的文青,平時帶著府里養的清客游覽山水,吟詩作畫,聯絡背后派系官員們的情感就行了。
秋知府升官很少靠政績,全靠背后派系支持,又有親兒子和秋家給錢給人,只要不犯錯,仕途就能較為順暢。
秋瑜愿意給親爹錢,只要他能理好濱州政務,將來不犯讓小人家砍頭的事,其他秋瑜都管不了,在這個孝道為天的時代,作為兒子,秋瑜能控制住老爹的錢袋子已屬不易。
待王曉意急匆匆找上門,一聽他的來意,秋瑜都驚了:“布匹、肉食、米面都被擊穿了你們這么富了”
王曉意苦笑:“人不就是這樣日子好過一點,女人們的肚子就鼓起來了,下崽比兔子都慢不了多少,家里多了人,不就需要吃和穿男人不想多吃肉,再喝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