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太子的要求,第一幕,講述早年孟人造過的孽,這個很好寫,把孟人真的干過的事挑出幾件藝術改編就行了,要確保那些被孟人糟蹋過的百姓看過能共情,主角則設定為一個普通的少年,屬于被孟人欺負的蕓蕓眾生,母親已經被欺負死了,他和姐姐被母親塞到床底,兩人相依為命。
第二幕,寫開龍爺過來把孟人趕走了,孟人不死心,一邊往北邊退一邊發誓以后要回來,要如何如何劫掠百姓、糟蹋百姓的妻子、女兒,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讓這個孟人連百姓的兒子都不放過。
班主“啊”
太子“嗯”
班主低頭繼續寫“好的,記住了。”
要把孟人寫的夠可恨就對了,反正孟人真干過這事,他們敢干就不要怕被人說么。
唉,到時候演這戲的小子最好披甲戴盔上臺,這可是他們戲班的經驗之談,畢竟演警醒錄的時候,在顧貪官害死抗倭英雄那一幕,扮演顧貪官的三叔就差點被沖上臺的莊稼漢拿鋤頭敲死。
第三幕,寫開龍爺征兵,少年為了掙糧餉和復仇選擇應征,姐姐也說要復仇,便在故土耕織攢糧食和布匹,之后少年成長,立了軍功,成了個小百戶,在尋常百姓眼中,這已經是建功立業、有所成就了。
第四幕,主角老了,開龍爺也走了,貪官于朝中橫行,已經老了的主角要好好唱前線如何缺糧,許多士兵虧著良心去劫掠,卻過不去心中那關,最后瘋了似的在戰場上狂砍人然后無了,主角想要相助這些人,卻也無能為力,除了這些良心過不去的配角,還要有那些本就喜愛劫掠的惡種,這類人則會被已經是百戶的主角懲治。
第五幕,當主角已經白發蒼蒼時,他收到了姐姐老死的死訊,此時北孟人再次南下,他開始哀嘆,為何我還沒能覆滅孟人報當年的血仇,我的姐姐至死沒等到北孟倒下的消息,我愧對姐姐。
就在此時,北孟再次打過來,主角帶士兵奮力抵抗,卻已力有不逮,就在危難時,一個穿黃袍的男子出現,帶兵幫助主角打退北孟。
然后黃袍男子要扶起主角,說“當年的仇,我也記得,我的父親抗擊北孟,我的姐妹也死在了對抗北孟的戰場上,我的孩子年紀還小,但他也說要在后方率人耕織,幫先輩報這個仇。”
最后,黃袍男子撿起武器遞給主角,說“同袍,隨我一起沖,再殺這群賊寇一回。”
這出被命名為沖的戲在黃袍男子和主角的嗷嗷沖鋒下落幕。
聽完太子對戲的要求后,戲班目瞪口呆。
秋瑜已經滿心佩服,他之前只和瑛瑛分享過是大臣,講過一些大嚶笑話,可沒告訴這孩子怎么搞宣傳,瑛瑛是怎么悟出這么搞宣傳的
都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遠處出生于古代的瑛瑛,他自己就是個巨人啊。
當天晚上,太子晚睡了兩個時辰,把天子親征的預算、征兵練兵的花費、如何宣傳等全部整理好,第二天遞交隆和宮。
承安帝將這不算厚實但信息量巨大、塞滿干貨的文書看完,終于明白了為何呂女皇回澤國后就專心打仗,再沒有過抱怨后勤不足的問題,澤國地盤又為何能擴張得那么順利。
太子他真的好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