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那種很擅長接受新事物的人,這個特點在前世從年幼延續到了去世,所有人都知道他從不頑固守舊,總是勇于迎接時代發展后出現的一切新鮮的東西。
21世紀是多么新奇的時代啊,前世出生于1310年的呂瑛從沒想過自己可以邁到2字開頭新千年,可以看到電腦、手機、飛機等諸多新玩意。
他在大學有學習過如何駕駛戰機,但本人其實專精設計制造,讀研時寫的飛控系統就已經被導師認可為“可以安到最新款的飛機上進行實驗了”,讀博時基本就是組里一老板的地位和待遇。
畢業以后,他就被導師推薦進▇▇所里帶項目,也是運氣好,第一年就撞大運,在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
導師鼓勵他“加把勁,有生之年做出更好的飛行器。”
呂瑛誠實地回道“我更想加把勁,有生之年搞個太空電梯出來。”
導師看了看新材料的數據“強度可以,韌性不夠,而且成本要降到現有的百分之五,不然沒可能。”
搞材料嘛,本來就是歐皇領域,呂瑛也就爆了這么一次運氣,之后想改良材料,只能想別的法子。
他心一狠,腳一跺,準備做個數據模型輔助研究,他還有個數學博士學位呢
這一天到晚的忙著忙著,呂瑛過得相當充實,他不光做學問精明,為人處世也精,經費是從來不缺的,有不懷好意的人敢往他們所混,呂瑛一抓一個準,抓完就往上匯報。
呂深是三零后,今年也九十多了,精神頭卻比許多六七十的小老頭小老太好,某部門如今的領導正是她的得意門生,在呂瑛參加世界物理奧林匹克大賽前,常念叨著招他進自家部門。
如今呂瑛嗅覺敏銳,動手干脆,越發讓這位主任痛心疾首,只恨呂瑛理科天賦太高,去其他地方都是糟蹋。
有一天走出實驗室,呂瑛被另一個博士學位的導師拖走幫忙寫新飛機的飛控,大家師徒一場,導師有命,呂瑛自然要幫。
其實呂瑛是有飛行員駕照的,憑他的能力,考很多證件都沒有能力的桎梏,只要肯花時間就行,但因為本人身高足有188,太高了,所以親自上飛機的次數不多,也就是這次要寫飛控,便去了南部戰區親自盯,得到試飛員一致點贊后,也興致勃勃親自上機,想要飛一趟過把癮。
那是2023年的5月,呂瑛一邊開飛機一邊找出幾個無傷大雅但可以改進的地方,開到接近南海龍脈的時候,就發覺那兒哪哪都不對,衛星雷達通通失靈,通訊也沒了,九死一生才開回去,整個人下飛機時滿身冷汗。
“我差點以為自己要跳傘到海里,請路過的海豚把我送回去了。”呂瑛喃喃。
來接人的導師嚇得眼淚都出來了“小呂,你下次可別親自上了,老師害怕”
另一個來接的教授卻眨著眼睛,很是稀奇地打量著呂瑛“小伙子真夠冷靜的,在那種極端情況下還能把飛機全須全尾開回來,這心態,這素質”
總之,那個神秘的航空區域暫時被禁了。
呂瑛被押在醫院做了兩天檢查,醫生斬釘截鐵地告訴呂瑛的導師“放心吧,呂教授身體好得很,我當醫生這么多年,再沒見過比他更健康的人了他連毛孔都小得讓人看不見,問一下,呂教授平時怎么保養皮膚的”
呂瑛回道“每天睡滿八小時。”
醫生失落“當我沒問。”
從醫院出來,呂瑛去吃了一碗海南特產的酸粉,與開著警車駛過街頭的呂曉璇擦肩而過。
他捧著清補涼回頭,街邊的老板娘正用平板放一部老劇,一集播到末尾放了片尾曲,是前生母親教他唱過的兩兩相忘。
他低聲說“快三十年過去了。”
這一年,呂瑛29歲。
2023年八月,正是各大高校放暑假的時候,在母校也掛了教職的呂瑛難得空出來幾天時間,坐在海灣處吹著海風,他脫了拖鞋,光腳踩在柔軟細膩的沙灘上。
天上落下流星雨,呂瑛抬頭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