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柏林并沒有因為莫名其妙得到了這個不尋常的能力而高興,反倒陷入了困擾。
出現在身邊人頭頂上的好感度,沒有給他帶來什么喜悅,反而擾亂了他的生活。
以前他察覺不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但后來他每見到一個人,就能看到對方頭頂的數字在眨眼間飛速攀升,最終定格在一個超高的數字。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他。這種喜歡不一定是愛情,也可以是友情,師生情,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
無論男女老少,見到他的第一眼,都像是被某種看不見的磁場影響了一樣,好感度在短時間內不可思議地飆升。
起初柏林很高興直到有這么多人喜歡他,后來他只覺得不解與孤獨,還有一絲不愿意承認的恐慌。
為什么呢
凡事本應有因有果。一見鐘情是存在的,但它的概率不應該是百分之百。
原本的柏林開朗、活潑,樂于助人,跟任何人都能很放松自然地相處,迅速成為朋友,也不吝嗇于表達關心,照顧需要照顧的人。
但有了好感度標識后,柏林反而收斂了很多。
這太奇怪了。
正因為他周圍的人總是很輕易就毫無緣由地好感度很高,所以他逐漸有意控制不跟別人走得太近,不能完全放松地跟他們相處。
沒有人不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但前提是,那種喜歡是發自內心的。
柏林希望喜歡他的人是真心喜歡他,而不是因為什么莫名其妙的理由。
柏林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所有明面上看得到的好,都有冰山下不曾展露的代價。
他或許本身就是一個很招人喜歡的人,柏林清楚自己從來都不令人討厭,只是好感度的數值,讓他對原本自信且從不懷疑的東西,變得不確定了。
周圍的人可能是本來就喜歡他的,并沒有潛在的未知因素影響,只是他想多了。
但柏林沒辦法證明這一點。
而這一切自我懷疑,隨著柏林加入skye,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了。
柏林選擇進入娛樂圈,也是有原因的。
起因是柏林有一次走在路上,被做街頭采訪的人攔住,問了幾個問卷調查的簡單問題。
那段視頻上傳到了社交媒體,有同學刷到了,很高興地告訴他視頻播放量很高,有很多人都喜歡他。
同學說有很多人喜歡他的時候,柏林心里本來有點空落落的,因為他不知道這些人喜歡他到底是因為什么。
直到他下一秒聽到同學話頭一轉,忿忿不平地道“評論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各種夸你的,但是互聯網總有這種鍵盤俠,居然說他覺得你還沒他十分之一好看,還說你個子看著太瘦,感覺營養不良沒什么好看的,不懂為什么都在說帥哥普信網友太多了,你放心,很多人幫你懟回去了”
柏林反應了一會兒,猛地抬頭抓住對方的肩膀,眼睛亮晶晶的“謝謝你,我可以看看嗎”
同學磕磕巴巴地“嗯”了一聲,臉有點紅,直接將手機遞給了他。
耳邊還有同學安慰的聲音,但柏林很高興。
因為這意味著網上喜歡他的人,不是沒有理由的喜歡他,而是真的這么認為。
差評的存在,驗證了好評的真實性。
他不是為了討厭他的人進娛樂圈,而是這些存在,印證了隔著網絡喜歡上他的人,都是發自內心的。
于是一切變了,又沒變。
現實生活中的人見到柏林時,還是無一例外好感度不同尋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