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哀求的看著天子,看著代王、成王,看著殿中的每一個人。
沒有人回應她。
嬴政面無表情道“朕這里沒有鴆酒,也沒有白綾,但是刑具管夠。腰斬跟凌遲,你可以自行選擇。”
說完,他擺了擺手,沒有再去看面無人色的崇慶公主。
左右近侍沒有再給她作聲的機會,眼疾手快的堵住她的嘴,一左一右將其架起,拖拽著帶了出去。
代王沉默著目送崇慶公主的身影離去,繼而起身向天子施禮“宗室能夠參與的事情業已結束,朝堂之事,自有政事堂宰相做主,今蒙天子圣明,老臣等人也該功成身退了。”
嬴政和藹的挽留了兩句,代王等人堅決辭謝,就此離宮。
宗室們走了,宰相們要做的事情卻還有很多。
馮家之外,這場大案還有哪些參與者
朝堂上空了這許多的位置出來,該從哪兒調用人手填補
還有最最要緊的,先帝在這案子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于這一部分內容,又該如何平定
盡數公之于眾
不可能吧。
但要是就此放過他,憑什么啊
宰相們態度不一。
韋仲之之外的人覺得,先帝在這場驚世駭俗大案中發揮的作用,最好不要公布出去。
不是為了先帝,而是為了當今天子與后世之君。
身為大宗宗主,戕害棠棣骨肉,意圖將天下神器交予外人朝臣也好,百姓也罷,會如何看待皇室呢
自古以來,中原大地的天子都不是作為“人”存在,而是作為“天之子”,代替天地放牧人間,這是絕對的政治正確,一旦將此事公之于眾,因先帝丑行而對“皇帝”這一神圣符號所造成的抹黑與打擊不言而喻。
更有甚者做下這等駭人聽聞事情的天子,還能被稱為天子嗎
可若是廢掉他,當今天子繼位的合法性是否會受到動搖
雖然宗室用明宗皇帝為當今天子背書,但究竟能發揮多少作用,卻還不得而知,畢竟當今登基之后,對外宣揚的口號一直都是先帝親自指定的后嗣之君,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更改的。
以當今的權柄與手腕,此時民間亦或者朝野或許不會有所異議,但若干年以后,倘若繼位天子無力把控朝局,是否會有人以得位不正為由,行廢立天子、竊取神器之事
宰相們并不是不想把先帝拖出來公開鞭尸,而是朝政也好,人心也好,本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不多思多想。
許多人是無法了解這其間種種權衡與為難的,他們只會用最樸素的想法代入先帝是個爛茄子,當今難道就是好的嗎
隔壁李家大兒子無惡不作,殺人如麻大多數人不會想著或許李家也有好人,李家二兒子興許為人不錯,他們只會有一個想法一個窩里出來的,能有什么好東西
就算不這么想,也會對李家其余人敬而遠之。
只能捏著鼻子替先帝遮掩,將過錯全都推到馮家和皇太后身上。
只有韋仲之提出了異議。
“讓這樣一個非人的禽獸繼續盤踞太廟之中,受天下黎庶、皇朝后世之君供奉,仲之到死都合不上眼。”
他沒有去講朝局,更沒有陳述利弊,只向天子行禮之后,正色道“倘若天子向天下施善政,減賦稅,免徭役,又何必擔憂人心向背”
“如若后世之君才德具備,則不必擔憂后來人以此發難,可若是后世之君昏庸無德,早晚都會被推翻廢黜,有沒有這樣一個不知隔了多少年的借口,又何足輕重”
韋仲之摘下頭頂官帽,鄭重拜道“臣請陛下將此事原委公之于眾,將先帝靈位挪出太廟,改謚號為煬帝,以謝天下,也令史官秉筆直書,以此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