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妃的祖父乃是本朝開國以來的第一位異姓王,更難得的是,他竟然得了善終。
臨死之前,老定北王主動奏請天子“老臣諸子才干平庸,至多不過守成,不堪承繼王位,臣請削定北王爵。”
又下狠手懲治了老家那邊依仗這一支得勢而行為不檢的同族,下令滿府兒孫以此為鑒,三代之內不得出仕為官。
世人皆知道急流勇退的要緊,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老定北王的這道奏疏與那幾句遺言,極大的撓到了天子的癢處,當即從善如流,下旨改定北王府為定國公府,許其世代承襲,永不降爵,再見老定北王的兒孫們辭官不仕,更是感慨萬分,倍加恩遇。
聽聞定國公的妹妹孀居在家,便下令將其選入宮中,冊為賢妃,而加上吳王妃,定國公府寧氏一族出了兩位王妃,四度尚主,雖無官職在身,但勛爵與榮光卻是京城數一數二的耀眼。
春郎讓妹妹傳給她的話十分微妙“若是吳王妃足夠恭順,應答得宜,便可以全身而退,但若是她主動用祖輩的功勛求天子替她主持公道,那她必死無疑。”
成寧縣主聽妹妹說話,不由得問了一句“那定國公府呢”
穎娘聽罷神色卻有些奇怪,看著姐姐,小聲說“我當時也是這么問的。”
成寧縣主有些詫異的“啊”了一聲,又問“那春郎怎么說”
穎娘神情復雜“他說,如果定國公府足夠恭順,應答得宜,便可以全身而退,但若是定國公府主動用祖輩的功勛求天子替他們主持公道,那他們必死無疑。”
這個答案與隱藏在答案之后的對于天子的冷酷猜想令成寧縣主膽寒。
她倒抽一口涼氣“是否言過其實了寧氏一族與皇族聯姻如此親密”
天子嫁了一個妹妹、三個女兒過去啊
再一細想,又不由得苦笑,什么叫天子呢。
成寧縣主跟吳王妃賣了個好,吳王妃自然領情,她并非蠢笨之人,知道成寧縣主給自己指出來的路,可行度要高得多。
至于祖父的榮光與宮中的姑母賢妃
一個已經死去,一個入宮之時也是年過三旬,乃是天子為了彰顯對于定國公府看重的存在,怎么可能指望他們去打動天子呢。
而她在感激之余,也不由得生出了幾分心思東宮一系對于天子心思的把握,當真是十分到位呢。
面對一位掌控生殺大權又喜怒無常的君主來說,能做到這一點,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既然如此,那自己的母家
吳王妃寧愿自己死也不愿拖累母家,如今當然也不會因為成寧縣主的恩惠而代表母家倒向東宮,但是進行適當的接觸,還是有必要的,尤其是當下又有了這么好的一個契機。
她抬眼去看成寧縣主,抿著嘴微微一笑“說起來,都是自家親戚,從前走動的倒少呢。”
成寧縣主也是莞爾“只要叔母不嫌棄,我必時常登門。”
又柔聲道“玉泉祠時常有香客前來,叔母的人騎著高頭大馬,手持兵刃,扈從在外,我來的時候,也嚇了一跳呢,想來眾壯士們也該累了,且叫他們入內歇息吧。”
吳王妃先是微怔,繼而了悟,默然幾瞬之后,又輕笑道“到底是縣主聰敏,會體貼人呢。”
吳王妃與成寧縣主相談甚歡,那邊廂,吳王接到傳訊,再得知福慶編的那個蹩腳的謊言之后,卻是冷汗涔涔。
怎么會這樣
為什么偏趕在這時候出了事
要是讓人知道他私自離開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