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吳王妃一宿沒睡,信王在府上也是一夜未眠。
早在聽聞吳王不在京中的消息時,信王心中便有了三分底,悄悄使人往玉泉祠外靜候,令其見機行事,再聞說吳王妃連夜出城之后,對于拉吳王下馬一事,更是胸有成竹。
信王派去的人倒真是有幾分機敏,到了地方之后并不主動近前,而是帶著幾個屬下貓在玉泉祠旁的雜樹叢中窺視內中情狀,眼見著吳王妃派去的第二波人匆匆來此,又匆匆離去。
到這時候,他們已經能確定王爺的計謀成了
吳王的確不在玉泉祠,也的確離開了京師。
領頭的人盤算著放長線釣大魚,故而沒有急于動手,繼續靜候在雜樹叢中,待見到吳王妃率領一干扈從飛馬而來之后,趕忙往山林更深處去了。
依從本朝祖制,王府可豢養府兵五百,定北王府也不例外。
當年老定北王辭世之后,定北王府降為定國公府,但天子格外開恩,仍舊準允定國公府留下那五百府兵,只是以后不再增添也便是了。
而定國公作為老定北王選定的后繼之人,顯然也分得清眉高眼低,天子賜婚寧氏女為吳王正妃之后,馬上就打著心疼家中女孩兒的名頭,把那五百私兵打包送給女兒當嫁妝,自己落個平安,女兒也有臉面。
那五百私兵都是老定北王在時所留,到如今有過半已經上了年紀,都被吳王妃安排了出府榮養,而剩下的那些,可都是出身軍中的精兵強將,信王的人怎么敢離得太近
這幾人遠遠的蹲在山上,眼見著吳王妃的人舉著火把,將玉泉祠門前照得恍若白日,也眼見著吳王妃下令杖殺了福慶,幾人一整宿都沒敢合眼,等到第二日清早,成寧縣主也來了。
這出戲可是越來越精彩了。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上山的道路上又一次揚起塵土,吳王終于來了。
信王的人心思幾轉,將昨夜吳王妃的人遠遠丟掉的福慶尸身重又挪到了離玉泉祠不遠,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
這之后,便是吳王與吳王妃、成寧縣主雙方的混戰了。
信王的人當然不會隔岸觀火萬一真叫吳王得逞,豈不是便宜了他
立時便將來時帶著的火油澆在箭矢之上,將其點燃,引弓將其射到了玉泉祠中擺放煙火柴灶的屋舍。
天氣本就干燥,那處屋舍之中多有易燃之物,再借得一陣東風,玉泉祠中霎時間火勢大起
玉泉祠本就坐落于群山之中,地勢高峻,濃煙乍起,火光沖天,相隔幾里之外的京師駐軍立時便發現了異樣。
這地方本就險要,易守難攻,向來為京師駐軍所在之處,本來是不容軍隊之外的人在此的,但是玉泉祠的來歷不一般。
此地乃是英宗皇帝之女出家靜修之地,英宗皇帝就是怕女兒孤身在外不安全,才特意選了這么個地方建玉泉祠,再之后,更多有皇族宗室,乃至于高門中人來此靜修,朝廷對此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日前吳王假托靜修之名來此,當然也要跟京師駐軍打聲招呼,成寧縣主要來此地為亡父做道場,玉泉祠的人也要去同駐軍說明。
有了這兩筆記檔在,京師駐軍大營一見玉泉祠火光沖天,立時便使人前去急援了。
吳王見了停在玉泉祠外的那輛精巧華美的馬車,瞬間便得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寧氏尚有閑心慢行,料想她出門前并沒有做最壞的打算,再見周遭并不見諸多扈從,想來她也沒有帶太多人。
既然如此,殺人滅口該當是一件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事情。
但事情顯然超出了他的預料。
為什么忽然間從玉泉祠內沖出來那么多人
為什么遭遇到的抵抗如此激烈
等到玉泉祠中那熊熊燃燒的烈焰映入眼簾之后,吳王只覺腦子里轟的一聲,幾乎呆在當場
“誰放的火”
他面目猙獰,厲聲道:“趕緊滅火“
話剛說完,又反應過來,發狠道:
“不,先把他們殺了快,不然
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