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看完這份奏疏之后慨嘆良久,又使人往定國公府去勸,寧氏的態度卻很堅決。
最后,天子也只得順遂她的心意,只是吩咐宗正寺,寧氏一日未曾改嫁,便一日可享受到親王正妃的俸祿和恩遇。
劉徹身在宮外,眼見著吳王這個前男主分分鐘被天子料理清楚,不由得嘆一口氣。
空間里其余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跟他說著話“不回去嗎還是繼續假死”
劉徹又嘆了口氣“假死之事,本是模棱兩可的,但局勢到了這等境地,只怕不假死也不行了”
空間里眾皇帝嘻嘻嘻嘲笑道“藥下得狠了,見效倒是見效,就是把你自己也給嚇住了吧”
穎娘來問,劉徹也是如此回應。
穎娘頗有些詫異“春郎,當日你決定假死避難,是因為朝局不利于咱們,現在燕王楚王已死,信王與吳王也已經殞命,其余諸王雖也年長,但到底不似這四位那般強勢,你有大義名分在身,再有外家襄助”
劉徹輕聲同她解釋“正因如此,我才更要假死”
劉徹作為一個前老登來揣測一個現老登,當然是一猜一個準。
譬如說,剛看完白絹上的內容,他就知道吳王絕對要糟。
但是他是人,不是神,顯然也會有猜測不到的地方。
譬如說,老登會用杖殺這種手段處死吳王。
譬如說,老登清楚的察覺到信王在這其中發揮的作用。
再譬如說,老登甚至于在殺掉吳王之前,就下令處死了信王
第一個譬如,說明天子心狠手辣,遠勝于昔日的他。
劉徹擦著口水,心里不無酸澀的想嗐,誰叫人家兒子多呢
第二個譬如,則說明這個世界的天子迥異于從前他們所經歷世界里的紙糊皇帝。
他很敏銳,而且還很兇殘,身為天子,他可以犯無數次錯,但作為皇子皇孫,卻只能犯一次錯
而錯誤的代價,就是死
第三個譬如,正是導致劉徹決定假死脫身的直接原因天子痛恨利用他的人,有甚于違背祖制和法度的人
就本朝律法而言,信王的罪責其實并不像吳王那樣大,吳王可是直接違背祖制出京了呢。
但是在天子看來,吳王擅自離京,違背的是法度,信王意圖用他來做刀子攻擊吳王,真正意義上利用忤逆的卻是他這個天子,所以,信王比吳王還要該死
先是楚王和燕王,再是吳王和信王,儲位最有力的幾個角逐者都已經殞命,東宮皇孫就此凸顯出來,天子難道不會懷疑,信王之后還隱藏著一只黑手嗎
劉徹做得隱秘,成寧縣主也只是說了幾句話而已,東宮準備的很周全,但是天子不需要刨根問底,他只需要看結果此案之后,誰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東宮
即便是劉徹自己,也不敢貿然去面對一個老年版本的劉徹。
喜怒無常,權柄至上,足夠敏銳,也足夠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