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為之默然,紛紛躲避開他的目光,幾瞬之后,齊齊道“公主仁德,下官感佩萬分”
以錢買力的政策一出,鎮國公主在北州本就響亮的名聲霎時間更上一層樓。
百姓是最講究實際的人,在朝堂之上打幾句嘴炮,喊幾句生民為萬事之先,他們是不會感動的,只有讓他們看到真正的實惠,得到真正的益處,他們才會發自內心的擁戴你
鎮國公主為求北境安寧,以千金之身和親塞外,得知戎狄大單于身死之后,明明可以返回京城享受榮華富貴,可她卻為了這片土地選擇了留下。
在這之后,北關將士連克敵軍,他們以遠低于市場價格的錢幣買到了牲畜,現在,這位公主要做一件有利于北關諸州的大事,卻沒有合情合理的征發徭役,而是用錢來購買
這怎么能讓北關諸州的百姓不感恩戴德
好不夸張的講,即便現在鎮國公主大喊一聲咱們造反吧,都會有十之七八的北關之人響應。
因為他們的確在鎮國公主的統治之下得到了實惠,日子也的確越過越好了。
這是連天子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有金錢開道,直道的修筑進行的很快,甚至于直道的另一端有人聞聽此事,問明白自己也能參與之后,呼朋結伴,熱火朝天的加入到了打工隊伍當中。
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而劉徹則借著這股東風,正式推行了授田令。
北方連年戰火,人口凋敝,耕地荒廢的太多了,而在天下其余地方,卻不乏有百姓無地可種,渴求土地而不得。
從前不來北方,是因為戎狄隨時可能寇邊,但此時鎮國公主連同麾下將士把邊界線一舉推進了幾百里,他們又還有什么好擔憂的呢
唐佐也是直到這時候才反應過來“公主之所以以錢買工,不僅僅是因為愛惜民力,意圖溝通商路,也是想以此吸引移民”
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放著免費的徭役不去征發,而奢侈的用錢來堆出一條直道
有錢的地方
什么,那里還分地
我去瞅瞅
因為接連數次的對外勝利,居巖關內甚至不乏有將士產生了“戎狄也不過如此”的想法,對于戰爭的渴盼格外迫切。
不,與其說是渴盼戰爭,倒不如說是渴盼功勛和勝利。
劉徹卻生生按住了這股迫切。
還沒到決戰的時候。
謝殊也好,唐佐也罷,即便是最激進靈活的穎娘,也都很贊同她的決議。
傅伯林承擔著天子耳目的責任,為此特意前去求教“公主為何不使人再度北上,一舉將戎狄擊垮,揚我國威”
劉徹坦誠的告訴他“因為做不到。”
“離得太遠,糧草的轉運跟不上,這是其一;”
“此時氣候不宜,易發疫病,乃是其二;”
“我們還沒有徹底消化掉先前幾次戰爭吞下的城池,這是其三;”
“戎狄人的矛盾已經在外來威脅前趨于解決,驕兵必敗,而哀兵必勝,這是其四。”
“傅先生,不能再打下去了,”劉徹眼眸閉合,幾瞬之后重新睜開“再打下去,必輸無疑”
傅伯林道“可是天子也好,京城也好,都盼著公主能夠繼續建功立業呢。”
劉徹聽得失笑,卻輕輕搖頭道“能進固然是好,但是對于一個決策者來說,退比進更難。為了一時意氣而丟掉大好局面,既令人扼腕,又愧對天子和黎庶百姓。”
傅伯林默然良久,最后將鎮國公主所言一五一十的報了上去。
心腹飛馬赴京,又畢恭畢敬的帶著一位侍奉過天子幾十年的心腹之臣回到了居巖關。
那近臣手中持幾個信封,將天子的原話告訴劉徹“定安安撫北關有功,朕欲嘉賞,爾有何求”
劉徹遙遙向京城低頭,以示恭順“但為社稷所計,豈敢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