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額頭青筋一抽,臉上笑嘻嘻,心里邊對他發起了友好問候。
你他媽才活不到大呢
還有人說“應該沒事兒吧,這么個病歪歪的皇孫,即便真的養活了,也造成不了什么威脅啊,正好用他來彰顯自己的仁德,多好的工具人。”
再看東宮滿臉茫然,似乎有所不解,便招呼他近前些來“你初來乍到,還不曉得,這地府有一面鏡子,可以看到人間”
東宮霎時間為之了然,也湊上前去看。
人間的天子、他的父親,正在為儲君的人選而為難,而他的兄弟們,卻都是躍躍欲試。
是啊,那可是儲君之位,將來的天子人選,誰會不為之動心
以東宮本人的心意來說,當然是希望那個位置能夠留給自己的獨苗春郎,只是再三考慮之后,他不得不搖著頭否定了這個想法。
春郎太小了。
只有幾歲大。
天子年過五旬,還會有多少壽數呢,說句不孝的話,若是沒過多久天子駕崩了,留下年幼的小天子和正當壯年的皇叔們,只怕春郎的結局,會十分凄慘。
更別說春郎的身體之于儲君之位的角逐,也是一塊實在的短板。
就算天子真的能夠活到春郎成年,可是春郎的身體,又能堅持到什么時候呢
太子自幼承教于天子,深深知曉“天子”二字的分量和責任,既然自稱天子,便是要對天下人負責的,如若天子青年駕崩,又無子嗣,之后必然會導致一場皇室最高層的動亂,到最后,受苦的還是黎明百姓。
還是讓那孩子做個富貴閑人吧。
東宮心想,就讓他當個自幼病弱的小孩,被娘親疼愛,有祖父和叔叔們憐愛,不需要他表現的有多聰明多能干,能活下來就很好。
作為他的獨子,這孩子長大之后必然會得到親王封爵,又因為身體不好,繼位之君也不會太忌憚他,反而會加以恩待。
而他的兩個女兒背靠著嫡親的弟弟,成婚之后料想日子也不會過得太壞。
太子妃不愧是與他心心相印的妻室,再三斟酌過時局之后,做出了與丈夫如出一轍的抉擇。
她沒有鼓動母家和東宮屬官們為皇孫爭利,而是幾次祈求天子派遣御醫給兒子診脈,間接的告訴諸王,這個孩子身體的確不好生出來的時候連三斤都沒有,身體能有多好呢
天子顯然也沒有冊立皇孫為皇太孫的想法,但是出于對東宮的愛屋及烏,他還是配合了太子妃的行徑,讓諸王知道皇孫體弱,也順從太子妃所請,將自己潛邸時的宅院賜給他們,讓太子妃帶著幾個孩子搬出宮去了,之后也下令有司多加關照這孤兒寡母。
但也就是到此為止了。
這之于太子妃母子幾人,其實也是最好的保護。
東宮明白這一點,但心里還是很難過。
他的母親是天子的元后,母親薨逝之后,天子沒有立后,因而在他這個儲君娶妻之后,太子妃便是內命婦之首,向來宮宴之時,都隨他坐在最前邊。
但是他離開之后,太子妃的坐席被挪到了很后面的位置,孤零零的同眾人分隔開,而楚王和燕王風頭最盛,連帶著他們的母親在后宮中也得意,雖然不敢公然欺凌太子妃,但言語之中多有羞辱輕蔑,妻子是那樣靈慧的人,也只能強顏歡笑,裝作沒有聽懂的樣子,以此敷衍過去。
而他的岳家也好,侍奉過他的屬官們也好,或多或少都遭到了打壓。
也是因此,他們能夠給予妻子的幫助,就更少了。
他難過,也痛心,可是又能如何
死去的太子,還會有誰在乎
而死去太子的妻子,就更加沒人會在乎了。
但他的妻子畢竟是堅韌且頑強的,雖然明知道這條路難行,但也仍舊背負著三個孩子,跌跌撞撞的走到了盡頭。
天子是不喜歡穎娘的,覺得這個孩子帶累了春郎,生來不吉,東宮在世的時候幾次三番勸說,也都無濟于事,但是太子妃卻生生的扭轉乾坤,讓天子賜下了“定安”這個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