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妃,這個長久以來都倚仗著祖父威勢,在宮中作威作福的女人,就這么狼狽的死在了祖父的床前。
曾經風華絕代的美人鬢亂釵橫,雙目大睜,眼球充血,死狀極其猙獰可怖,而他的祖父被迫躺在塌上看完了整個過程。
東宮震驚于父親的選擇,而在震驚過后,也的確了悟到了什么。
父親之所以讓年紀尚輕的他來旁觀,除去父子之間絕對的信任之外,應該也是想要用這個血淋淋的例子,來對他進行最初的帝王教育,借機讓他明白些什么。
而事實上,在冷眼旁觀病床上的祖父茍延殘喘不成、氣急而死的整個過程之后,父親沉默了很久,繼而便下令心腹們為大行天子料理喪事,自己則帶著東宮穿過未央宮幽長又深邃的廊道,來到了僻靜的書房。
父親冷靜的注視著年幼的兒子“告訴我,你從剛才的事情當中學到了什么”
東宮在經歷了短暫的思考之后,鄭重的回答他“內宮不寧、夫妻失和,是宮廷禍亂產生的根源,錯非祖父寵妾滅妻,苛待祖母,又何以至此無非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罷了。”
又道“而世人以天子為上天之子,朝廷向來的禮教宣言也讓朝臣與黎庶不間斷的堅定這個想法,但天子,亦或者將來要成為天子的人心里卻要明白,自己其實也只是俗世之中脆弱又無力,可能被奪去權柄,喪失一切的凡人罷了。”
“黎庶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人可能會強大,但終究都會老去,而蒼老本身就意味著對于權力的操控減弱,作為您的后繼之人,如何對權力來進行把控,不至于落得祖父今日這樣的下場,才是您真正想讓我明白的事情吧”
天子欣慰于兒子的智慧和敏銳,面露贊許,語氣卻仍舊帶著幾分訓誡“不可驕傲自滿,外露出來的聰明,就不再是聰明了。”
東宮不以為然的笑了“阿爹又不是外人。”
天子也忍不往笑了。
外邊內侍前來催促,畢竟宮中剛剛經歷了天子大行之事,當今天子作為人子,實在不可長久的不在公卿們面前露面。
天子帶著東宮出了書房,東宮卻提起另一事來“您對弟弟們,有些太過于嚴厲了呢”
天子眉頭一軒,正待言語,東宮卻道“兒子明白您的想法,您是有感于祖父在時偏寵貴妃之子,以至于王氏外戚依仗貴妃和皇叔為非作歹,竟然敢欺壓到宗室和皇子頭上,而貴妃與皇叔一人在內、一人在外,更使得京師動蕩,社稷不寧,所以您一直都很疏遠弟弟們,大抵也是為了給他們不必要的野望。”
天子皺起的眉頭微微松開。
東宮則繼續道“這是您對兒子和弟弟們的一番關愛之情,也是為了社稷安泰,但是弟弟們畢竟還小,哪里能懂得這樣的道理如今兒子既已經做了東宮,您又諸多厚待,弟弟們也好,妃母們也罷,想來也都是明白您的心意的”
天子十分感動。
為自己做法的深層含義被兒子所理解而感動,也為東宮明知道此舉對自己有利,卻還是開口勸說,為弟弟們謀求福利而感動。
但還是拒絕了。
“再等等吧。"
天子斟酌著說“等你到了能大婚的年紀,有了兒女之后,他們也差不多就到了該開府的時候,到時候再行封王,才算妥當。”
東宮嘴唇動了動,正待說話,卻被天子抬手止住“勿要再勸了,朕意已決”
東宮有些無奈,只是到底拗不過父親,也只得作罷。
接下來的日子堪稱順風順水,天子先是辣手料理掉了王貴妃的娘家,然后獰笑著用軟刀子割肉,把王貴妃生的那個小崽種送上了西天。
過兩年之后,等東宮期期艾艾的對父親說自己心儀謝家的女兒之后,也很痛快的拍板,迎立謝氏為皇太子妃。
東宮跟妻子兩情相許,感情甚篤,成婚之后頭一胎誕下了一位縣主,之后過了兩年都沒動靜,天子便有些急了,有意指個側妃過去,最后卻還是被東宮勸住。
他知道父親忌諱的是什么,在意的又是什么,所以也不會用自己與妻子情深義重這樣的理由來做辯解。
只說“太子妃還年輕,兒子都不急,您急什么呢真要是急匆匆納了側妃,誕下皇孫,此后太子妃再有嫡子,又該當如何庶長嫡幼,豈不是取亂之道。”
如是又翻過一年之后,太子妃有了身孕,太醫診脈,道是太子妃懷的是雙生胎,彼時天子與東宮都頗歡喜,只是誰也沒想到,頭一個生下的小縣主分外康健,后生的小皇孫卻頗孱弱
東宮在地府中回想起這段往事,便不由得開始揪心,老父雖然上了年紀,卻仍舊精神矍鑠,而儲君未定之下,帝都的氛圍早就變得有些不對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東宮一系蟄伏多年,并不十分惹人注目,相較于汲汲營營于儲君之位的諸王,反倒有些跳出了是非之中的意思。
他祖父被孫子搶白一通,還被戳到了痛處因為王貴妃的死,他下來之后很是遭了先祖們一番譏誚,沒過兩年,心愛的小兒子就下來了,因為過大于功,跟他娘一起被發配到畜生道去了
更傷心了好嗎
此時再見到東宮這個孫子,心里邊格外的不痛快“你生前不過是個太子,有什么資格在此久留閻君法外開恩,只是你卻也不要壞了規矩”
東宮瞥了他一眼,不咸不淡道“所謂人死賬消,您不會還在為王貴妃的事兒生氣吧我早就不記得了,您也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