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嶠猜的半點不錯。
這畢竟是晚間時候,數十丈的高樓著火,烈焰通天,即便相隔數十里,也能有所察覺,更別說這場火起于各方視線匯聚之處的順州了。
這邊兒火剛燒起來,那邊廂便有斥候前去向魏王世子李天榮回稟。
李天榮聽罷神色一凜,思忖道“順州偏趕在這時候起火了”
時機上未免太過巧合了一些。
幕僚在旁道“李嶠所部業已被圍困數日,興許是絕望之下火燒城池,也不奇怪。”
李天榮聽罷,卻是搖頭“李嶠雖然年少,卻也沉穩,即便兵敗,想來也不至于如此癲狂。”
另一個幕僚道“有沒有可能,他是在以此向某些人釋放信號”
李天榮眸光一亮:“怎么說”
那幕僚道“算算時間,倘若李嶠所部被圍困之初便遣人向朝廷求救,這會兒人也該來了。若是援軍夠多,想來便可內外配合,聯手殲滅叛軍,若是人少,也未嘗不可撬開一道口子,為李嶠所部爭取一條生路”
覷著少主神色,低聲問道“我們是隔岸觀火,還是”
李天榮道“此番李嶠出征,雖然打著征討府上的名義,但是觀察其之后進軍線路,想來也只是一個幌子罷了。我與天子同為李氏子孫,理應共抗國賊”
他眉頭微蹙,幾瞬之后,終究定了主意“傳令大軍開拔,斥候先行,前進六十里探一探動靜。李嶠所部悉數戰死也好,等來援軍脫困也罷,我們始終隔岸觀火,未免有失氣量,落到天下人眼里,也會叫人齒冷。”
左右應聲。
如是趨進六十里之后,甚至于不需要斥候再報,李天榮自己便也能聽見順州城方向傳來的殺喊之聲了。
順州城頭上的明燈,夜行騎兵們手中的火把,還有叛軍營寨之內的灶火并照明篝火,共同映亮了順州城上方的這片天空。
果真是朝廷的援軍到了嗎
李天榮再無遲疑,馬上下令發兵,助其一臂之力。
一場攻城戰剛剛結束,心力交瘁的又豈止是李嶠。
他知道己方大概率不會有救兵前來了,叛軍又不知道。
順州城打不下來,敵方的增援隨時有可能到來,都是爹生娘養的身子,誰會不覺得疲憊
叛軍也是人啊。
這會兒正是晚飯時候雖然這個時代不習慣于這個點兒吃飯,但這不是在打仗嗎
中午吃完飯就開始打,一直到太陽落山才停下,晚飯的時間自然而然人也就往后拖延了。
疲憊的士兵們自去歇息,另有人按照分組收斂同袍尸體,營寨中裊裊的冒起了炊煙,就在精神緊繃了一整日的士兵們剛剛有所放松的時候,李世民帶著人以橫掃千軍之勢沖了出來。
首先做出反應的是斥候,尖銳的警報聲在軍營內響起,士兵們拿起兵器迅速歸隊的同時,目光下意識的望向了順州城內,不約而同的在心里懷疑
這個時候,李嶠所部還能組織起有效的沖鋒嗎
然而危險卻是來自于他們的背后。
斥候來報,身后有大批騎兵飛馳而來,而依據當下人下意識的推定騎兵之后,必然是大規模的步兵碾壓。
再問來此的騎兵共計多少這黑燈瞎火的,誰看的出來啊
只知道烏壓壓一片全都是人
如是雖然還未相接,叛軍便先自驚慌起來。
李世民占了天時人和,李嶠占了地利,二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東門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