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此之前,這中年文官便知道自己擔的是什么差事,當魏王在上首高坐之上發問,道是“孰人可擔此重任”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毛遂自薦了。
因為在他看來,這只是個看似蘊含風險,實則毫無風險的任務。
李長生敢不來嗎
他是有些勢力,也的確有些帶兵打仗的天賦,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想憑借眼下這點家底兒跟魏王掰腕子
他還差得遠呢
不說別的,整個德州,再把李嶠麾下的那些將士累加在一起,也不過十幾萬人,而魏王可是擁兵四十萬啊
整整幾倍的兵力懸殊。
他李長生憑什么敢違背魏王之意
中年文官自信此去有驚無險。
可是此時此刻
他媽的李長生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中年文官都準備好一整套的說辭了李長史這邊請,李長史請隨我來,李長史還沒有游覽過慶州城吧待到此間宴席結束,若不嫌棄,在下倒可以與李長史把臂同游
所以李長生你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
中年文官僵在原地,一時之間笑也不是,怒也不是,神情窘迫到了極點。
李世民恍若未見,甚至于神態自若的用鞭子把他往道路兩邊兒推了推,口中客氣道“讓一讓哈,擋路了。”
繼而大手一揮,喝令麾下將士道“跟上,動作快點”
中年文官原地呆站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再見騎著馬源源不斷從自己面前經過的隊伍,一時心急如焚。
他不能自作主張,放李長生一行人過去,更不敢在沒有得到魏王授意的前提下下令與李長生開戰,既然如此
中年文官兩股戰戰,冷汗涔涔的罵身后侍從“都傻愣著干什么還不速速去回稟魏王殿下”
這么會兒功夫,李世民已經騎馬走出去二里地了,他心知魏王勢力范圍極廣,必然不是短短幾個時辰便能離開的,倒也不必快馬加鞭,自己擾亂己方陣勢的同時,還貽笑大方,故而便也只是常速行進罷了。
只是不由得同身旁李嶠道“義弟觀魏王如何”
李嶠簡直要嫌棄死皇家人了太上皇跟天子有小技而無公心,魏王看起來稍好幾分,但也就是稍好幾分罷了
他有心說一句這幾個姓李的腦子看起來都不怎么聰明的樣子,轉頭一想自己跟義兄也姓李,只得訕訕作罷。
最后,李嶠只說“我若是魏王,必然做兩手準備。先設鴻門宴請兄長與我入城,席間埋伏刀斧手隨時聽令,同時派出一支精銳騎兵,趁著城外軍隊群龍無首之際將其擊垮,再安撫人心,盡量收服殘兵。”
李世民道“若是如當下這般,我直接翻臉,并不入城,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