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反應過來“你祖籍不是在南方嗎,怎么會知道北邊的事兒”
杏娘似有似無的嘆了口氣“我娘是北方人氏,天下大亂時跟隨家人南下逃難,途中失散,嫁給了我爹,說起來,那時候皇爺還沒稱帝呢。”
她手上的動作停了停,才繼續道“我娘臨死前的遺愿,就是想再回老家看看,她是去不成了,倒是我爹,帶我北上住過一段時間。”
周庶人忽然間很是羞愧。
他如今落難,杏娘,這個并沒有得到過他多少寵愛的妾侍,卻枉顧性命,毅然跟隨他南下,而他所知道的她的一切,也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周庶人沉吟良久,終于道“杏娘,你還是回去吧,我給你寫一封信,你再回王府去,想改嫁也無妨。”
他坦然道“當初我幫你們父女二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你追隨我至此,便已經還盡,不必再與我同行了。”
杏娘搖頭道“天地之大,我哪里還有別的去處當初王爺救下我們父女,固然是舉手之勞,可是之于我們父女來說,卻是救命之恩,不能不報。”
周庶人再勸,杏娘始終都不肯聽,只得順從她的心意,就此作罷。
不過有了這日的一場閑話,再之后兩人的關系倒是親近了許多,周庶人向來自詡博學多才,然而真正到了地方上,行路之時,他所讀過的萬卷書,又怎么比得過杏娘所行過的萬里路呢
她是吃過苦的女子,知道四時莊稼,了解平頭百姓,等二月底野菜冒尖兒,還專程掐了新芽給周庶人煎菜餅吃。
周庶人起初頗覺新鮮“你們在民間的時候,都是吃這些的嗎”
杏娘搖頭“現在是豐裕年份,田間地里才能找得到野菜,困苦年月的時候,樹皮都被人吃盡了”
周庶人為之愕然,若有所思。
行路難,而這一路的見聞,又哪里不難
京師乃天下最為富庶之地,越往難走,百姓便愈發困苦。
賣兒鬻女的,衣不蔽體的,傴僂的老者,溝渠中溺死的女嬰,多有觸目驚心之處。
而除此之外,還有捉不完的跳蚤,臭氣熏天的旱廁,怪癖難懂的鄉音,為禍一方的鄉紳
而除此之外,其實也不是沒有好的地方。
最最起碼的就是,周庶人脫離了先前困住自己的精神牢籠,來到了一個嶄新的,野蠻荒蕪卻又生機勃勃的新的世界。
他逐漸開始覺得這次流放其實也沒有那么糟糕,一掃先前在京師時的諸多驕矜浮奢之氣,從前看都不會看的菜餅,這時候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甚至于還找到了自己能夠勝過杏娘的地方“這是穿心蓮,醫學典籍上有載,食用可以解熱去毒”
又指著另一種“那是馬齒莧,能清熱利濕。”
杏娘欽佩的看著他“王爺真是厲害,這都能知道”
周庶人被她看得后背發熱,趕忙擺手“也都是從閑書里看到的,先前只是知道,直到出門見到了,才把文字跟實物對照到一起去。”
話趕話的說到了此地,他倒真是涌出了一個念頭。
他不是一直都想著書立說嗎
詩詞雖然文雅,足以傳世,然而較之醫書典籍來,卻未免要稍顯虛浮了。
在這之后,周庶人便開始著意將心力放到了這方面,此后每每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也時常致信當地長官替自己搜羅醫書,亦或者親自去名醫藥館拜訪。
消息傳到京師,皇帝頗覺欣慰,不枉他老人家特意將這小子打發出去,你看看,這進步不就來了
又特意下詔嘉許,令沿途官宦盡量配合周庶人的合理要求。
侍從聽聞這道旨意,歡喜異常,對杏娘道“咱們王爺眼見著就要熬出頭了”
又朝杏娘作揖,奉承道“娘子此番的情誼,王爺都記在心里呢,此番回了京師,必然是要與一個側妃名分的。”
杏娘卻搖頭道“我追隨王爺至此,并不是為了名位。”
又說“只怕現在皇爺傳召王爺回去,他也不會回去的。”
侍從面露不解。
杏娘注視著廳內周庶人忙碌于案牘之間的身影,神情溫和“王爺他啊,直到現在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