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失勢至此,更加不敢作聲,便也就忍耐下去。
如此到了下個月,天葵遲遲不至,全淑儀乃至于身邊近侍便有了幾分猜測,再湊了銀子好歹央求太醫來瞧,終是診出已經有了身孕。
所謂絕處逢生,莫過于此。
皇帝聽聞此事,倒也默默良久,最后還是沒有去見全淑儀,只是同皇后說“你且看顧她一二吧。”
皇后替丈夫打著扇子,輕聲問“若是誕下皇嗣,全氏的位分,是否要再提一提”
皇帝搖頭“不必了,朕以后都不想再聽見她的消息。”
外邊內侍隔著簾子回話“陛下,江仆射道是有要事稟奏,此刻正在前殿待傳。”
皇帝遂起身離開,皇后恭敬的送他。
守在門邊的宮人小心的挑開簾子,內侍近前來迎,他大步登上御攆,卻見上邊還擱置著舊時的香藥罐子上還罩著全氏繡的罐套兒。
比起中原女子,全氏的針線堪稱是十分糟糕。
那蹩腳的圖案,她花了好幾個日夜才繡成。
繡的花叫什么來著
全氏說過幾次,可是他已經忘了
皇帝略有失神,他的近侍三省便已經會意過來“香藥罐的罐套兒老久了,還不取下來換個新的”
機靈的內侍趕忙將那個過時了的罐套兒取下,皇帝默不作聲的坐在御攆上往前殿去,一路都沒作聲。
直到到了地方,落地之后,才低聲叫了人來“三省,你去同皇后說一聲,全氏的位分不再擢升,份例就提成昭儀吧。”
三省麻利的應了聲,往麗正殿去了。
皇后聽完有些詫異,卻也應下,等三省走了,自己琢磨了一會兒,忽然有些玩味的笑了“男人啊。”
然后吩咐自己身邊的女官“把這話告訴全氏,再多關照她幾分,別讓人作踐死了。”
大皇子在旁邊聽得皺眉“那賤婢當日風頭盛時,尚宮局都敢給她送跟母后一樣的東西,現在她落難了,您反倒如此恩待她”
皇后微微搖頭“縣官不如現管,尚宮局高看的不是全氏,是你父皇,當日令六宮低頭的也不是全氏,而是你父皇。”
大皇子臉上尤且有憤憤之色。
皇后見狀,不禁嘆一口氣“兒啊,你的日子過得太順遂了,腦子轉不過這個圈兒來,以后早晚都要吃大虧的。”
她打發其余人退下,叫兒子到近前來“你父皇是個銳意進取的君主,當初寵愛全氏是出于真心,今日將她廢棄到底,也是出于真心,如今有了決斷,就斷然不會再回頭了。”
“他下定了決心,全氏也好,她肚子里的孩子也好,就都不會再對我們母子造成威脅,相反,倒是助益。”
“善待一個失寵的,曾經禮遇與中宮同等的嬪御,是皇后的仁德,友愛一個不被父親疼愛的弟弟或妹妹,是你作為長兄的擔當,用兩個不會掀起風浪的人來成全我們,這不是很好嗎”
“我們需要付出的,也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東西罷了。”
大皇子若有所思。
麗正殿的女官將皇后的話轉告給全氏,再告知她皇后勸說皇帝擢升全氏份例一事,后者果然感激涕零。
“娘娘的恩情,妾身沒齒難忘”
有了皇后的庇護,全氏的日子顯然要好過一些,雖然還是要受人冷語,但起碼衣食用度上不會再被人磋磨。
十月懷胎,瓜熟蒂落,全氏順利誕下一子。
是為皇帝第六子。
內侍三省將此事稟告上去,皇帝也只是點點頭,給皇子賜名為“明”,別的便什么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