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葳開口之前,如何也想不到蔡國太子和他沒過門的那位側妃,會因為自己的一席話而直接改變了命運。
也是因為這一樁事,叫她更深刻的體會到何為當世第一大國的強盛和蠻橫。
嬴政看出她的心思,不由得出言寬撫“讓他們此時入周,總比來日我大周鐵騎覆滅蔡國,以俘虜、亦或者亡國奴的身份來這兒要好吧”
“再則,倘若他們二人當真有著如此神異的本領,即便來日蔡國覆滅,來到周國,也會被安排上這差使,因為都尉的幾句話,讓他們少走了好些年的彎路,仔細考慮一下,不也是一種幸事嗎”
云葳“”
少走了好些年的彎路
6啊太子殿下
將頭腦中那些混亂的想法擱置,她盡量讓話題回歸到主線上“蔡國勢弱,向來都會為太子迎娶強國公主或宗室女為妻,厚贈金銀,以求強援,而那個農女卻能夠讓蔡國改變舊有的觀念即便只是側妃,不也是令人瞠目的力量嗎而列國之中,這樣的女子何其之多”
云葳鄭重的向嬴政一拜,道“大周若要出關東向,則必經鄭國,而鄭國雖國土不如周國遼闊,人口不如周國眾多,卻占據了地勢之利,再有當世名將衛釗守關,兼之以列國援拗,始終都是阻擋在周國面前的一塊頑石,我有一計,或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嬴政聽云葳闡述了當下鄭國內部的局勢,又聽了她的計劃,雖然覺得鄭國皇室好像不怎么聰明的樣子,但整套計劃的可行性卻還是很高的。
最要緊的是,整套計劃并不需要很高的初期成本,周國這邊只需要稍稍做出配合的姿態,而真正去往鄭國,游走在刀鋒叢林之間、縱橫捭闔的,卻是云葳。
說的冷酷一些,若此計可以成功,那自然是極大的好事。
若是失敗,死的也只會是云葳,并不會損失其他。
嬴政可以選擇全盤接納這個計劃,因為他并不會因此損失什么。
云葳也并不覺得他會有什么理由拒絕自己的提議,理由跟先前所說一樣即便失敗,他也不會損失什么。
然而真正令她詫異的是,面前這位年輕的儲君在短暫的思忖之后,語氣溫和且從容的告訴她“我可以給你一封用以說服他人的書信,并且在書信中做出一些承諾。同時”
他沉吟幾瞬之后,道“口舌之爭,并非是墨家弟子的專長,還是找一位縱橫家的人,隨從都尉同往吧。彼此一處,也可有個照應。”
云葳心下不無驚詫之意,回神之后,為之拜服“殿下有這樣的胸襟和如此周全的考量,蔡國太子和他的側妃有幸往來周國,的確是他們的榮幸。”
公孫儀此時還在李家跟李炎夫唱婦隨不是,卻驟然間得到了東宮侍從的前來拜訪。
對方體貼的為他準備好了行裝,同時將皇太子殿下的安排告知于他去吧,去鄭國去撥弄風云吧。
你的美麗孤終究無法留在身邊,如果你能在鄭國綻放,也許也是孤的榮光。
雖然原話并非如此,但是領會精神就夠了。
嬴政沒有刻意張揚,但是也沒有讓侍從故意隱藏行蹤,皇帝本來就知道是李炎收留了公孫儀,從前沒殺他,現在更不會殺。
更別說公孫儀這會兒是真的要去他鄉為建設周國增磚添瓦了。
至于其余人的想法誰有閑心管你們怎么想
公孫儀是政客,是縱橫家,天生就是要在列國的舞臺上旋轉跳躍的,接到傳召之后,他匆忙留下書信一封,便毫不留戀的與云葳一道啟程離去。
李炎聞訊之后,卻是有些遲疑。
他不怕公孫儀被起復之所以收容對方,不就是要等今天
只是現在這檔口,有什么地方能用到他
他的遲疑落在兒子的眼里,就成了失落。
聽說公孫先生雖然走的很是匆忙,但離開的時候卻是躊躇滿志,渾然沒有半分不舍
他有些擔心的看著父親。
李炎還在思考公孫儀是做什么去了,冷不防察覺到兒子注視著自己的視線,四目相對,霎時間怒從心頭起“該死的畜生,你這么看著我干什么”
說完,隨手抓起一側置放著的茶盞砸了過去。
其子稍顯狼狽的躲開,趁著親爹還沒進一步發作,快步溜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