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鄭國向以周國為首的強國交了足夠多的保護費之后,衛釗,這個堅持要戍守西關,并且再三上疏,請求不要裁減軍備支出的老將,就顯得有點礙眼了。
皇帝自己掰著指頭數了數,大概有五年了吧
年年都說要防備周人,說西關地域緊要,是周人東進的門戶,一旦有失,周人就可以長驅直入,直取鄭國國都。
為此,鄭國投了海量的金銀過去,一年、兩年、三年,到現在都第五年了周人來了嗎
周人在哪兒
話說回來,到底是鄭國的國防需要這筆錢,戍守西關需要這筆錢,還是你衛釗需要這筆錢啊
五年了,還沒有喂飽你的胃口嗎
皇帝心生厭煩,到第六年的時候,直接把西關需要的開支削減了一半,更是到衛皇后處大發脾氣,話語中更是疑心衛氏是否有意擁兵自重。
對于他的疑竇和猜忌,衛其姝只是靜默不語,卻沒有出言辯解。
因為她很清楚,當一個愚蠢的人堅持要栽一個罪名給你的時候,言語是不足以打動他的。
至于利益。
她哪有什么利益能打動他
主動獻上自己親爹的人頭嗎
衛其姝只是覺得可悲。
父親一生盡忠國事,到最后,卻落得個這樣的下場。
同樣是當世名將,周國的皇帝為了請老將出山,可以親自登門拜訪,聽說對方患了足疾,不便出行時,甚至可以彎下腰脊,像侍奉師長一樣為他抬轎,敬重到了這種程度。
而她的父親所侍奉的君主
至于所謂的以重金賄周,豈不是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她只是覺得悲哀,也覺得惋惜。
剛成婚的時候,她的夫婿意氣風發,執著她的手說,他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想要改變這天下的局勢,為鄭國的百姓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那幾年,他也的確做了很多。
但是現在
他的容貌其實并沒有變化太多,甚至于伴隨著年歲的增長,較之先前的少年模樣,平添了幾分成年男子的氣概。
但與此同時,她的確感知到,那個曾經躊躇滿志的少年,正在他那愈發挺拔高大的身軀里腐朽死去。
有時候衛其姝離開宮廷,到鄉野間去時,也會覺得觸目驚心。
皇帝真的知道他在對自己的子民做什么嗎
皇后的失寵,也伴隨著新人的嶄露頭角。
公卿的女兒,民間的麗人,別國的貴女,甚至是太后的娘家侄女,花一樣的美人不間斷的盛開在這巍峨華麗的宮廷之中。
皇帝私下里也會勸慰她“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朝局需要平衡,不娶別國送來的女子,又有失國家之間的親近”
他嘆著氣說“皇帝難道就沒有難處嗎你以為那些女子,我就真的全都喜歡無非也是為了鄭國。”
衛其姝覺得很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