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發飆歸發飆,該辦的事情還是要辦的。
辭別嬌花爹,轉頭就進了御書房。
七皇子是很愛惜這個兒子的,但是這事兒上卻真幫不上什么忙。
一來這父子名分本就是私底下才能承認的,他一個親王,能隔段時間進宮來跟兒子親熱親熱就很不錯了,絕不可能將手伸到朝堂上去。
二來
七皇子不得不承認,天賦這東西的威力有時候真的大到可怕。
要說處理朝政,別說是他這個門外漢,就算把他們兄弟幾個全都捆起來,怕也未必能比得上自己兒子。
他甚至于偷偷地想爹當初見到老四,就直接點他做了皇太孫,難道是一眼就看出這孩子天賦異稟,卓爾不凡
沒錯兒,一定是這樣的
我跟王妃的崽崽,怎么會不好呢
七皇子素來喜好詩書,流連山水,雖然知道兒子在朝政這方面天賦極其卓越,但是因為他并沒有入朝參事,所以對此并沒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
但是朝臣們不一樣。
尤其是經歷了五年朱家老登發瘋大逃殺的朝臣們,相較于七皇子,他們更加能夠意識到年幼的皇太孫的可怕之處。
當今天子是個標準的泥腿子出身,只能算是半個政客。
但是在有他出眾的個人體質和強悍的心理素質加成之后,這些就已經足夠他名列到歷代皇帝排行榜了。
而皇太孫卻是在取其之長后,又系統的經歷了皇室教育,比這更可怕的是他真的能夠融會貫通,完美的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當中去
這是多么可怕的天賦啊
朝臣們在贊嘆之余,也不是不欣慰的。
定國公的長子娶了輔佐皇帝打天下時的謀臣之女為妻,姻親二人坐在一處喝酒的時候,后者便有意無意的提醒這個老兄弟“向來皇朝能否持久,看得就是開國天子與繼任天子之間能否順當的完成權力交接,見過皇太孫之后,誰還會懷疑國朝能否千秋萬代呢”
又低聲說“只是我冷眼瞧著,皇太孫深有祖父之風,這或許是他的秉性,亦或者是陛下有意栽培而成,不管是哪一種原因,當今對此只怕都是樂見其成的”
定國公敏銳的領會到了這位親家真正想說的話。
本性也好,后天的栽培也罷,皇太孫跟皇帝其實是一種人。
什么人
性格剛強,吃軟不吃硬,甚至于連那點“軟”到底算不算是“軟”,也要看他的心情來。
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在提醒定國公和宮里的皇太子妃那是個跟皇帝如出一轍的君主,千萬別想著用外祖父和母親的名義來壓制他,操控他,不然一定會死得非常慘
想想先皇后跟先皇太子都是怎么勸解陛下的
定國公領了他的情,又囑咐妻子進宮的時候將這話告訴女兒知道。
皇太子妃卻是失笑“爹也太看不起人了,這道理,我明白的比他早。”
王太后是怎么死的,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了。
親娘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養娘
不過她并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