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朝廷中樞有三省六部,到了地方上,郡縣的相應建制就是三班六房。
三班指的是皂班、壯班、快班的差役。
其中,皂班負責站堂行刑,壯班負責看管和押解囚犯,而快班則負責緝捕盜賊、追查兇案,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捕快。
而六房,則是對應朝廷六部當中的吏、戶、禮、兵、刑、工部,只是改“部”為“房”罷了。
再細細糾之,這六房又與六部不同。
六部中當差的是官,六房中做事的吏,論地位,天壤之別。
因為吏是不可以做官的,上升的希望被斬斷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些地方的吏員,日子未必過得比官員差,尤其官員是要回避祖籍,每隔幾年調任一回的,吏員則沒有這份擔憂。
家族長期在一個地方發展,把持著中下層的部分權柄,有些吏員的職位甚至是父傳子、子傳孫,如此一來,便很容易養成地頭蛇。
一旦成了氣候,別說是擺弄平頭百姓,調任過來的縣官被他們架起來做擺設,也不稀奇。
南都作為本朝西南第一大城,除了節度使本人可以開府建牙,自行揀選官員入府之外,建制也大抵如是。
倘若是承平時期,六房的吏員當然沒有飛黃騰達的機會,然而此時正值大變之世,從前的規矩,便也不再算是規矩了。
尤其是這兩年城中人口日多,隱隱有成為當世第一大城的兆頭,六房里當差的吏員當然也得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填充,再加上許景亨的刻意為之,如今的六房,隱隱已經有了幾分朝廷六部的樣子。
官與吏的差別,其實也就沒那么分明了。
這才是李三郎受命往吏房中去行走,叫幾個族中子弟覺得歆羨的原因。
那地方寫作“吏房”,實際上叫做“吏部”啊
吏房行走的牌子往脖子上一掛,那可是大大的有面子
幾個李氏宗族的年輕子弟雖然不愿領修茅房的差事,但是最后見自己不愿意接手的事兒卻叫妹妹擔了,臉面上都有些過不去。
少年人愛面子,但是也講義氣,宴席散后,都拍著胸脯告訴李方妍若有需要,盡管開口,替妹妹跑跑腿,辦辦差,這點小事他們還是做得到的。
李方妍笑著謝了他們,卻沒急著開口“且等我回去擬定出章程來,再同幾位兄長言說。”
回房之后她幾乎是熬了一宿,最后擬出了一份行事章程,沒急著通傳下去,而是先去找許景亨。
“請先生代為過目,看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周之處。”
許景亨有些詫異于她的神速,而心中更多的是欣賞這才是一個合格未來皇室成員該有的態度嘛,像曹xx、李x靖等人那樣爛泥糊不上墻,看著就叫人倒胃口
章程擬定的很詳細,連同需要那些衙門配合,都標注的清清楚楚。
先是衙門的三班選人結隊,分區域對整個南都進行人口普查,
戶班協同。
一來是確定城中不同區域各有人口多少,二來也是借機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過后確定了人口多少和區域密集程度,再開始確定位置營建廁所,人多處建的大些多些,人少的地方相對少些寡些。
這部分差事,就須得叫工房和營造處協同出馬了。
最后收尾的是戶部,要修茅房,總歸是有成本的,這部分從哪兒去填補
最終還得是從糞中來,到糞中去。
在戶部專門設置一個小小的分支部門管束這事兒,每過一段時間把大糞掏了,有組織性的賣到城外的農莊中去。
如果一時打不開市場,也可以供給給李氏名下的農莊,旁人見了效果,打出名聲去,以后愿意收的人自然就多了。
許景亨捻著下頜上的胡須若有所思。
他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只道“六小姐且上課去吧,晚些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