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生還要抄書,所以只能約定了地方,中午才見面。
謝來就和來祿去轉悠。
來祿道,“這人是誰啊”
“是我當年在縣里去買禮物遇到的一位書生,那會兒就是秀才了。看來當年沒中。”
來祿嘆氣,“要想一次考中,談何容易。我如今院試都還懸著呢。”
謝來道,“二哥,咱們放寬心。考已經考了,如今就看閱卷官如何批閱了。”
閱卷官員們這幾日都在忙碌。
連陳學政都在忙。試卷批改好之前,他們是都不能離開貢院的。以免有人徇私舞弊。
其他人批改好比較好的試卷之后,再由陳學政審核。最后再擬定名次。
每一份試卷都要小心思量,所以批改起來頗費精力。晚上點燈熬夜也是常態。
陳學政都覺得自己這身體都要撐不住了。
可為了不耽誤工作,只能強撐著。
突然,他看到一張被送過來的優質考卷。這會兒考卷還沒不是抄錄的形式,只是糊名了。所以主考官們看文采的時候,還可以順帶看看這些學子們的字跡。
若是字跡實在丑陋,試卷答的再好,也是不能夠入選的。以免日后送到天子面前,污了天子的眼睛。
陳學政首先是被這字跡吸引的。
因為這字跡竟然有幾分,他們青云書院老泰山的風骨。
一筆一劃都透著點鋒利勁兒。這是這人收筆的時候,似乎有所顧忌,又多了幾分溫潤。
再看考卷的內容。其中論點更是讓陳學政看的十分滿意。
作為青云書院的直系弟子出身,他可是進過都城的青云書院學習的,所學更貼近泰山北斗徐老先生的學派。
他記得第一次聽到對方講學的時候,就醍醐灌頂。從此以后,便以拜入老先生門下為目標。只是老先生已經多年未曾再收徒,只得拜入老先生的入門弟子門下。
如今看到這些策論論點和徐老先生那么相近,頓覺得難得。
難道是青云書院的學子
若真是,那這學識,是可以進入總院的。
陳學政起了愛才之心,準備事后自己先收入門墻,然后推薦去總院學習。
因為懷疑是青云書院的,所以為求公平,他讓其他人先打分,自己最后再評判。
也因為此人出現,所以陳學政對本地的青云書院有些期待。
可惜剩下的試卷之中,再無讓他覺得更優秀的答卷。
當然也有答的很好的,但是總覺得差了點。
謝來和那書生一見如故。一起吃午飯,才知道,對方叫白庭生,是特意來這邊準備鄉試的。
謝來驚訝,“不是還有半年嗎”
“確實還有半年,只是,縣里也沒有更好求學的地方,只能來這府城碰運氣了。”
白庭生滿是無奈,“可惜,這里求學也不容易,束脩加上吃住,都是不小的開銷。而且稍微有名氣的先生,也不愿意收我們這外地來的,更愿意收府城本地的。”
來祿道,“這里不是有許多書院嗎”
白庭生道,“書院倒是有,也不是人人可以進的,光是束脩,我都拿不出來。也有不需要束脩的,比如青云書院的甲班,都是搜羅資質超群的學子入學,不止不要束脩,還免費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