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來道,“我也不餓。”不過還是吃了。怕待會兒耽誤時間長,沒了力氣。
邊吃邊和葉姨娘一起往謝夫人院子里集合。
謝來到了謝夫人這邊的時候,來祿已經到了。
他本來打算出發的,還沒出門就遇著譚家報喪的人了。自然走不成了。幸好沒走。否則也是要回來的。
雖然譚玉是贅婿,但是甭管是祖母還是外祖母,都是明明白白的長輩。這種事情上面最是馬虎不得的。
謝夫人身邊的曹媽媽帶著來祿和謝來去換一身白衣。謝夫人就領著兩孩子出發了。葉姨娘還偷偷給謝來塞了塊生姜。
姨娘們和桃花杏花兩女娃兒是不用去的。不過她們也不想去的。都對譚家老太太沒啥好感覺。
葉姨娘還裝模作樣的嘆氣,“你說老太太怎么就去了。”
吳姨娘嘆氣,“可能還是惦記著咱家老爺吧。白發人送黑發人,她能撐這么多年就不錯了。”
“說的也是,如今母子二人總算是團聚了。倒也是一樁喜事。”
杏花和桃花“”
謝來和來祿在馬車上也問了謝夫人這問題,人咋去了。
謝夫人道,“我也不知,不過之前就癱瘓了。人年紀大了,這些事情說不準。”
謝來想想也是,譚家那位老太太在這古代社會,妥妥的是高壽啊。
他正兒八經的祖父母,謝家的老太爺和太夫人,可是早些年就走了呢。
謝家的馬車到了譚家的時候,已經是哭聲一片了。
但是哭的只有譚二嫂和二房的孩子們。
大房的人都不見了。譚老二也沒回來。
譚二嫂正一身麻衣,在人群中哭訴,懺悔自己不該離家。不該讓大嫂照顧婆母。以至于老人就這么走了。
但是在場的族老們沒有一個罵她的,反而罵譚大嫂不孝,竟然不侍奉婆母,以至于老人餓死在床。
謝來聽到這些信息,驚呆了。
他沒想到是這么個發展。
“譚玉媳婦回來了。”
譚家村的人看到了謝夫人,趕緊喊道。
譚二嫂打了個哆嗦。
謝夫人帶著謝來和謝來祿走了過去。
“人在哪里,我先上柱香再過來。可有棺木我早年給她備了一口木料上好的棺木。可要用上”
譚二嫂哭道,“正好用上,上次有為輸了銀子,老太太自己備好的棺木都輸了。”
謝夫人就讓人把棺木抬進來了。不止有棺木,還有一套壽衣,料子是極好的。
看著這些,譚家村的族老們都贊謝夫人一句孝順,仁義。
養了三個兒子,最后卻還是不在家里的三媳婦給準備的后事。
譚家村的老人們幫著譚老太梳洗,穿了衣服,放入棺木里了,謝夫人才帶著兒子們去上香,燒紙錢。禮儀完成之后,自己則出來問譚二嫂,人到底怎么走的。
譚二嫂又哭訴起來。
說她前些日子為了和娘家那邊換工,便帶著孩子們回娘家去做事。把人托給了大嫂。
誰知道昨日夜里回來,就發現老太太人沒了。
再去找譚大嫂,壓根沒看到人。聽鄰居說了才知道,這幾日里譚大嫂每日早出晚歸去找譚有為去了,就沒來譚老二家里送過一次飯。
族老們又狠狠的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