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州府得一系列措施下去。原本都無法度日的東州府百姓,終于都開始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家里有壯勞力的,就去修碼頭,挖河道。
家里沒有壯勞力的,可以找衙門借銀子度過荒年。過兩年地里恢復了生機,日子自然也好起來了。
走在田間地頭,破落鄉村,那悲苦的模樣也越來越少見了。
哪怕這樣,謝來也沒閑著,那邊既然要建商市,謝來就在各地勘測地形,看哪里適合養殖。
他準備鼓勵鄉下的農民養殖家畜。
農民當然是拿不出銀子來的,所以謝來是準備以官府的名義開辦農場。一來給鄉下的農民一份工作,也讓他們學技術,另外一方面也是把當地的經濟盤活。
謝來發現了,江東這地方竟然沒有一個產業支柱,全靠種地吃飯。
哪怕云州之前被商會把控經濟,人家那也是有經濟命脈啊,比如瓷器和茶葉,那是可以不斷的往外輸出,為當地帶來經濟的。所以云州在稍微整頓之后,百姓們日子就富足了。
江東則不一樣,近水是進水,但是同時也容易發洪水。當地又沒有什么特色產物外銷。
謝來發現,這邊這邊水多,可以養殖漁業,但是這會兒漁業發展好也沒用,因為運輸就限制了發展了。發洪水照樣完蛋。
所以謝來就盯著了他們附近的山。
這地方山多,青山綠水。
而且這山還不是那種險阻的高山,有些平緩,長長的山脈貫穿整個東州,甚至還連接了江州。
這樣的地方用來養殖太合適了。
養多了肯定是養不起的,但是控制數量,也是可以緩解壓力。一旦養殖成功,對農民來說就是另外一條路。
要知道,牛肉不能吃,豬肉發酸,羊肉在這會兒可是貴肉。
謝來想先試試看,然后再慢慢推廣。
不說解決所有農民的生存問題,只要能給府衙增收,那么以后府衙也有更多的銀錢來辦實業。
孫大慶答應幫忙弄一些公羊母羊來配種,這個路上是要花費不少的,但是沒辦法,為了自己的兄弟,再難也要辦。
“謝兄,我這可真是為了你,操碎了心。日后商市可要為我留個好位置。”孫大慶賣慘道。
杏花在邊上道,“有銀子賺的事兒,要是換了我就跑快點兒了。還要像你這樣拖拖拉拉。要不還是我去一趟邊城,我大哥在那邊有認識的商隊。沒準有路子。”
“我立馬就去”孫大慶趕緊讓人套車,“入冬之前我保準回來”
謝來笑著搖頭。
孫大慶走了,這商市的事兒自然是杏花和宋家人一起辦。
在這里,謝來給予了杏花極大的行動力。
她倒是也沒讓謝來失望,在外地商戶之間的協調工作做得極好。
說動了許多外地商戶在本地投資商鋪。
如此一來,謝來這邊又開始進賬了。
當然,謝來而已沒閑著,整日里和農官一起研究如何肥田。
他在書上找了一些法子,但是很多都是受到科技水平的影響。只有一些老方子。
且還要看這邊土質是否合適。
因此還要花一些日子在實驗田分批實驗,才能找到最適合東州府土地增肥的法子。
治水官李文進也沒讓謝來失望,在秋日來臨之際,徹底的將洪水全都趕走。
東州府低洼的地方,愣是挖出了一條河溝來,從此以后這里就有了一個泄洪口子。
平時沒洪水的時候,這河溝里的水還能用來灌溉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