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一路到了下面的縣里,謝來打扮的如同尋常人家的少年子弟。杏花也是一身普通的女裝。
兩人走在街上,看著已經恢復生機的縣城,心中才有了些許安慰。
和東州府一樣,下面的縣里也陸續修了小的碼頭。這些碼頭也可以運貨,只是沒辦法停泊大的貨船而已。
但是憑借著小碼頭,也能將貨物運輸到東州府城大碼頭,在那邊轉運。
所以如今縣里最熱鬧的也是縣衙碼頭。
有了碼頭,自然也衍生出了許多的生計。比如扛大包的,賣小吃的。還有賣茶水的。
謝來坐在茶水攤子上面,喝了口茶。
“老人家,這碼頭每日生意如何啊”
“能勉強糊口。窮苦人舍不得喝,都是來往的商人渴得受不了了來喝一碗。”老漢雖然如此說,但是臉上滿足。
“這縣里如此熱鬧,家中生計如何,聽說之前還鬧水災了。”
老漢笑了,指著一個漢子道,“那是我兒子,之前我是佃農,每日里種點糧食也不夠糊口的,家里就我和我兒子。如今兒子出來扛大包,賺點糧食,閑的時候再回去種幾畝地。等賺了銀子了,去衙門買幾畝荒地開荒種地,也能給他找個媳婦。我到時候也去養兩頭羊,給家里補貼補貼。日子倒是也有盼頭。”
謝來聞言也忍不住笑了。
百姓的幸福就是如此簡單。只要給他們指明一條道,他們就能不畏艱苦的走下去。
他起身離開的時候,給老漢多付了點銀子。
老漢說什么也不收,讓他拿回去。“這碗就是老漢請您喝的,大人。”
謝來心一驚。
“老漢和兒子從外面逃荒回來,見過您。老漢知道您要辦事,不聲張。”
謝來緊緊的握了握他的手,“那更應該收,不能拿百姓一針一線。”
柱子趕緊兒將茶錢放到了攤子上面。
謝來道,“好好賺錢,種地,過好日子。”
說著起身離開。
賣茶的老漢擦著眼睛,將茶錢小心的收了起來。
“這輩子就見過這么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
上了馬車,杏花道,“來弟,你這也太容易被人認出來了。”
謝來也在感慨呢,“當初我演講的次數大概有點兒多。”
杏花道,“我看還是你這長相太過出眾,見過的人忘不了。行了。接下來的路我給你打聽去。保準讓你知道你那些政策有沒有在當地實施。百姓日子有沒有著落。”
謝來道,“只能如此了。”
后面他們又去了之前受災嚴重的縣鄉,杏花裝成路過的商戶,打聽養羊的情況,順便了解一下大家的生活。
當地人一聽她是收羊的行商,都很熱情。也找她打探外面的行情。
他們也對下面的縣衙官府有些不信任。
聽杏花是東州府來的,從東州府得來的消息,心里的石頭這才落地。
杏花問他們這陣子過得如何。大家也是暢所欲言,“日子還過得,能干活的出去修修碼頭,修修路,節省了家里的口糧,還能賺點銀錢回來補貼家用。大人又給咱們弄了個什么犁,省了事兒了。”
“這兩年不用擔心賦稅,心里踏實。”
“聽說今年冬天還要送煤,也不怕冷了。”
“要是能賺點銀子,買點田地,那可真是最美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