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塵好吃好吃。
次日傍晚前,高長松與凈塵終到黑風山附近,本想在野外宿一晚,卻看見了富麗堂皇的觀音禪院。凈塵是個好和尚,看見禪院總要去拜一拜佛祖,又拿出他的缽,欲化緣兩頓飯。
歷朝歷代寺院皆不征賦稅,那多出來的糧食有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味兒,四面八方而來的云游和尚若化緣求一碗飯吃,禪院都不可推拒,此外賑災濟貧他們也得沖在第一線。
無論是黑風山還是觀音禪院都令高長松耳熟,等看見戴貓眼石毗方帽、穿一領錦絨褊衫的金池長老時,他終于明白自己在哪。
高長松呔,這不是金池長老嗎
他看86版西游記的記憶都被喚醒了
金池長老對無利益沖突的人都很和藹,知凈塵就是那遠近聞名的妙僧,要去長安參加水陸法會后一張老臉笑得滿是褶子,給他與高長松安排了上好的房間。
看那金箔包邊,高長松感嘆這和尚跟和尚也是不同的,太有錢了叭
在此豪華套間中,想不一夜好夢都難,可高長松沒想到的是,他竟也遇上了西游中常見的托夢。
這夢境游魂竟是前兩天所見老丈,高長松一看他,便想起他口中的“袈裟、袈裟”,以為他是訴冤來了。
卻不曾想他講述另一故事。
他自述姓張,乃是西番哈密國的手藝人,世代以做袈裟為生。他生前曾織出一件金絲、銀線、蠶絲交織而成的袈裟,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比起觀音賜唐僧的錦襕袈裟,也就差鑲嵌定風珠等仙家的異寶,說是人間界手藝的集大成者也不為過。
聽聞此袈裟面世后,轟動了西番哈密國,高僧無不來求此大衣,張匠卻如老牛般倔,非要尋得一名六塵不染的法師,才愿送上這袈裟。
高長松聽他絮絮叨叨地說,表情變成了“”,哎,不是不能理解匠人的堅持,可怎樣的和尚才叫六塵不染呢。
哪想得這老丈竟自我反思起來,嘆息道“當時真年輕氣盛,眼下想想,我又何德何能評出大師們的高低”
“眼下我雖想通了,可我那貍奴卻未想明白。”
高長松貍奴你這話鋒也轉得太急了。
原來這張匠一心織出珍寶,已心無旁騖到了無妻無子的境地,生前只養只貍奴,一是為看家護院,捉啃織物的老鼠,二則是排遣寂寞。
他一說起貍奴,形容詞都變多了,說他“狀似烏云豹,身手矯健,又是個愛報恩的,想當年他不過是隨手喂了饑腸轆轆的貍奴,哪想得第二日他竟叼著死老鼠來送人”,一來二去之下,這一人一貓也混熟了,他干脆收養了對方。
“我亡后才知那貍奴不一般,想來也是,誰家貍能活二十余年。”
他絮絮叨叨說“我當年亡故后深感生前之事未完,徘徊于此不愿離開,竟引得黑白無常來捆我,就我這小老兒,哪能跑得過陰差老爺,本束手就擒了,卻不知從哪猛躥出一只貓,我尋思著像我養的那只。”
他感嘆道“聽說貓可通陰陽,這才知是真。”
高長松忍不住問“那您逃了嗎”
張匠理所當然道“逃了啊,否則如何在此同你說話”
又說“那些個陰差老爺日理萬機,沒個十年八年絕無閑工夫來料理我,我也不多求,就想趁這些時日把貍奴的心病給解了。”
他唏噓道“生前多寶貝這袈裟,死后卻為金池長老所買下,真世事難料。”
高長松聽來金池長老的名聲不妙啊
金池長老畢竟是個愛搜集袈裟且到其他僧人面前顯擺的角色,名聲有瑕是肯定的。
張匠道“我成鬼后身子骨輕便不少,有時飄著飄著變能趕上貍奴,只見他追著袈裟一路出哈密國國界。”
“他這貓性子高傲,許多法師都是看不上的,更別說金池長老了,他是個認死理的,就想把那袈裟拿來,給予應得之人。”
“這黑風山很是險惡,還請老爺保貍奴一命。”說著深深拱手,也退卻了。
傳奇任務貓貓報恩記
簡介不是每一只小貓咪都是要有鏟屎官伺候的主子,狗狗有“忠犬八公”,貓咪中也有類似的,請救助這只為完成主人心愿,主動涉險的小貓咪吧他都不夠黑熊拍一爪子。
獎勵500點。
高長松這還有黑風洞的黑熊精參與啊
好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