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嗎
白仙的行情依舊很好,可韓適回來后幫烏云宣傳了一番,以至于不少人分流到這,高長松看人里三層外三層將烏云所在的圍墻堵住,黑線得不行。
葛朝陽修為高深,是最先發現高長松的,他撞上高長松無語的表情,眼神慌亂一秒,撫平衣襟上的褶皺咳嗽一聲道“我只是路過來瞧瞧罷了。”
隨后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
高長松“”
其實,你不想走也是能不走的。
烏云很習慣這眾星捧月般的情形,他甚至不會施舍給兩腳獸太多的眼神,哎,這就是人族,哪有什么危險的呢
高長松的氣味他很熟,聞到人來了就從墻頭上一躍而下,穿眾道士而過,只見本簇在一起的人往兩邊分,如摩西分海一般,齊刷刷往后退,只留下邁著貓步的烏云。
高長松你們真的至于嗎
烏云向高長松撲來,只見他一個后空翻,再出現時已是人形,那是名眼神靈動的少年,四肢如貓科動物般纖細,卻很有些力量感,看他的表情,無端有些驕縱,顯然是沒吃過苦的。再看他穿著,倒與其五陵少年般的風流面貌有些不同了,竟身著一襲粗布短褐,平頭百姓常穿著養。
烏云腦袋不大聰慧,法術卻學得不錯,放妖族里,他只是小小一幼崽,不說將自己身形放大放小,這幻化之術學得就很好。他曾得意地翹起尾巴跟耳朵,跟高長松咬耳朵,說那些小精怪,都幻化不出人形,哪怕能化出來,也不會變衣服,哎,赤身的,不就像是沒皮毛的貓,可真丑啊
至于他為何沒幻化出錦衣輕裘,只因烏云一直住在街頭小巷,往來皆是白丁。他們雖樸素,卻有種野草般的生命力,和善又知足,烏云對人類最初的好印象就是這樣來的。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烏云這一化形,伸長脖子往后望的葛朝陽就坐不住了,他趁著烏云大快朵頤時探高長松口風道“這貍奴跟腳絕不尋常。”
高長松回憶道“只聽他說過父親乃是威震一方的大妖,其余也沒多說。”
葛朝陽盤算“總不是唐國內的妖物。”他們這可是人治之國,妖怪都要夾著尾巴做妖的,隨后又捋胡須思考道,“或許是北俱蘆洲的妖物。”
對住南贍部洲的人來說,北俱蘆洲之情境根本無法想象。
唐國在南贍部洲,這周只有大唐與一些附屬小國,在這片土地上,人族欣欣向榮。高長松所在的高老莊在西牛賀洲,西游記中的萬壽山五莊觀、火焰山、女兒國、車遲國、天竺國,甚至是如來佛祖住的靈山都在西牛賀洲。
當然了,即便同在一洲,對高長松來說天竺國都很遠,他們烏思藏因與南贍部洲接壤,還是以人治為主。
北俱蘆洲就不用說了,對唐國人來說,那是蠻荒之地,遍地妖魔,尋常人族根本不想往那跑。
最后是東勝神洲,也就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誕生之所,在西游記中,除了傲來國與孫悟空,就沒再提到東勝神洲了,可就高長松目前聽說的,發現靈寶派的人反而對這很熟。
葛巢一開始在烏思藏跟高長松講解世界大勢,就提到過東勝神洲,在他口中,那可是修士的福地。
“東勝神洲中妖物、尋常人族、修士共存,那的妖怪沒北俱蘆洲那么野,有與人類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也不是很懼妖物,東勝神洲中人族不算太多,可大多習點武,略懂道法。”他說,“禿驢僧人不怎么去東勝神洲,我輩卻常去此,偶爾還會前往東勝神洲尋找洞天福地。”
于是高長松將其解讀為靈氣充沛的,適合修士生存的地方。
葛巢還提了一嘴,說那里有座建在海上的修士之城。
高長松又問“各洲似乎都有神魔,那長居東勝神洲的神仙不知是哪位”
葛巢說“我派供奉的元始天尊就在東勝神洲,但聽說他閉關修行已久,多年未行走人世間了。”
高長松聽葛朝陽的猜想,也沒多驚訝的,他說“倘若烏云想去北俱蘆洲,若我修行之道走得通暢,應是能帶他去的,若他不想去,還貪戀人世間,那左右也不過耗費點銀錢買肉給他就行了,他的去留由他自己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