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202288
去那莫名其妙的金玉屋并非高長松所愿,此時的他又進入了第三視角狀態,飄在半空中的魂靈是神志清楚的,而他自身的軀殼則中了特殊狀態,即“魅惑,大成功”
這樣神智分離的狀態反而讓高長松放松了一點,畢竟他能隨時脫出紫真宮,此時不妨看一下那屋中有什么。
但青翠的玉石與熒光的涂料
獨立出來的高長松終于有空回顧學過的知識了,他想了好幾種,包括青丘山的青雘。沒辦法,紫真宮秘境內封存的都該是商代以前的妖獸,這樣的話能參考的內容就很少了,按照高長松的想法,遇事不決山海經。
他還發散性地思考了一下,山海經的話,最有可能就是青丘山了,所以里面的應該是狐貍
不,也可能不僅是青丘山吧
就高長松瞎想的那一會兒,他已經走進幻境中了,不知是否為慧眼起到作用,此時他眼中的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顯示幻境中的景象,另一部分則是現實世界中的景象。
現實中的景象讓他詫異,與宮殿天花板高度持平的狐貍被禁錮在晶瑩剔透的玉石之中,看他那九條尾巴,定是青丘山的狐貍。
現存的狐貍祖宗共有兩支,其一是青丘山之狐,其二是涂山之狐。其中涂山狐貍的風評很好,吳越春秋中就記載涂山的白狐化身絕世美女嫁給治水的大禹,因這樁姻緣,涂山白狐被認為是婚戀的吉兆,他們被奉為紅娘,專職為年輕男女牽線搭橋,是出名的善妖。
而青丘山的九尾狐評價則喜憂參半,首先,按照經文描寫,他們“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聲音像嬰兒一樣倒是無所謂,可能吃人,那就要被歸為害獸了,吃了他們的肉,就能不受蠱惑,不被幻術所欺騙,這仿佛給了人們捕殺青丘山狐貍的理由。
可即便會吃人,在早期中國,譬如漢代,九尾狐都被認為是種祥瑞之獸,著名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德論封禪中將九尾狐描繪成國家昌盛、子孫繁茂的象征,甚至有文人表示,只有君王政治清明、垂拱而治,九尾狐才會出現,他是祥瑞的一種。
可惜,還有一種說話跟以上的祥瑞說是違背的,因蘇妲己的真身是青丘山的九尾狐,這仿佛印證這種狐貍不僅沒有辦法讓國家大治,反而會破壞現有的和平。
那么,被封印在紫真宮中的狐貍究竟是善還是惡,這點高長松是不確定的。
靈魂狀態的他環顧四周,終于在封鎖青丘狐的玉山腳找到了幾張符箓,他立刻就明白了,這就像是鎮壓孫悟空的五指山啊,隨時都等著人揭開封印。
可是
高長松看向那大狐貍,是善獸還是害獸又沒寫在臉上,誰知揭下符箓會有何種結果而且,要是他沒猜錯的話,這只大狐貍可還保留著蠱惑人的能力呢聽說青丘山之狐擅幻術,想來他現在遭遇的幻境就是這大狐貍所為。
想到這,高長松趕忙去關注愣在原地的“本體”,想看幻境內容到底是什么。
結果
高長松啊,怎么說呢,這群古代人真的很沒有想象力
古代人對愛情確實很沒有想象力,從詩歌中可見一斑,像關雎采葛之類的。古代人的生活還是比較貧瘠的,而且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與心思描繪曲折的愛情,大多是直來直去的。
到了唐代,少有的唐傳奇都遵循著路遇美女,她對自己悉心照顧,照顧照顧就出感情了,隨后發現她是妖怪之類的套路。這年頭講究一見鐘情
在高長松面臨的幻境中,他成為了一名平民,看他的打扮甚至不是隋唐時期的,而來自商周。
高長松啊這連代入感都無啊
他又想了想,可能被拉入幻境的人連理智都無,灌輸什么就是什么。
因是在商周,他甚至都沒有被設定成是書生,因為在一千五百年前,知識還處于壟斷狀態,如果說唐代算文字普及率不高,商周的平民甚至沒有接觸字的機會。
你也不能指望青丘山的狐貍特別會讀書,知曉人間界貴族的生活,因此高長松的初登場是上山砍柴的樵夫。
他好好思索了一陣子,你就算是設定成修士都比這靠譜吧但轉念又想,不對不對,修士見半路國色天香的女子,那不得三下五除二直接當精怪給處置了哎,看來只有話本里色字頭上一把刀的書生,才會跟來路不明的人有所發展,當然咯,如果他們過分謹慎,那話本子就編不下去啦
幻境中的“高長松”也沒有懷疑,現在的他只是被本能驅使的笨蛋罷了,幻境中的“高長松”看似中計,與那田螺姑娘墜入愛河。
第三視角的真人感知了一下,自己是否能控制夢境中的自己在做什么,結果發現精細操作是不行的,但假設說“叫停”,讓他保持冷靜不行動還是可以的。
此外,他總有種若無若無的直覺,九尾狐的幻境是可以突破的,只是還沒到時候,但真正的時機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