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松三下五除二將信拆開,開始讀魃宥的信。
“宥聞大安之士聚而嘆曰機緣不可強求,只愿一識高郎君。”
這文鄒鄒的開頭酸得高長松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隨即笑說“果然是前輩的手筆。”
魃宥是妖怪中少有的文化人,他寫的樂府詩就連大唐的文士看了都要驚嘆。
他甚至跟屈原討論楚辭,收藏過司馬相如第一手的賦。
多少文人墨客的夢想,被他一一實現。
這句話的意思是,高十二郎在大安國很有名氣,有名到了什么地步呢,機緣這種東西不得到也就算了,但高長松還是要認識一下的。
為什么高長松笑,他覺得這是過火的商業互吹,自己才在大安國呆了幾天啊,怎就這么有名了
他從不覺得自己是有才學的人,倩女幽魂的故事想要發行,都得經由魃宥潤色,說來慚愧,他當文抄公都不稱職。
不過是說了幾出小故事,組織人表演影子舞蹈。
他只是出了點子,接下來都任何當地人發揮,這樣的他能有什么才名呢
換個不大飄的現代人,都會跟他有一樣的想法。
接著往下看,文學發燒友魃宥果然將高長松后出的牡丹亭一同出版了,但跟上回不同,他沒有寫樂府詩,而是在嘗試“一本四折”的元曲新體例。
高長松走之前,他完成了一小半,還給高長松看過。高長松覺得他寫得很好,不愧是跟一眾歷史名人交流過的文學大佬,很能與時俱進,用詞也典雅,是他高長松寫不出來的。
當時魃宥說等自己寫完了就寄送給高長松,他同意了再刊印,高長松直接大手一揮說不了不了,你前半寫得好,后半段我相信你,正常發揮就行,一來一回到烏斯藏太慢了,直接印。
他好說歹說,終于說服了魃宥,現在魃宥刊印了,說賣得很好,風靡大安國的傀儡戲藝人陳中貴甚至根據他的故事改編出新戲,正在火熱上演中,先前翻紅的角妓王鶯鶯她們也準備根據高長松的劇本進行二次創作。
等到創作完就要在他新搭起來的瓦子里上演。
高長松看到這直接樂了,嘴巴咧得老高,他想魃宥就是魃宥,行動力實在是太強了,說弄就弄。
哎,這也是他在當地盤踞已久,有錢有人脈才能做到的。
高長松正想著自己是不是也算推動了大安國的城市經濟發展,想看看魃宥是否會將勾欄瓦舍的運營展開細說,誰知道
“梨園中的精怪們都很想念十二郎,成日感念十二郎的風姿,對牡丹亭遙想你之身影。”
一陣秋風吹來,高長松抖三抖。
真的嗎真的是想念我嗎
不會是想念我的苦茶子吧
名動京城的效果,他還記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