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九章4
上回同凈塵入唐,好比一人一劍走天涯,除卻人什么都不用帶,他倆武力值遠高于普通人,不怕山賊匪類,因此往返輕便,不出幾月便能趕回烏斯藏。
可若是商隊經由絲綢之路入唐,又是另一件事了。
以規模為例,一般情況下走絲綢之路的商隊少則百人,多至千人。
為運輸便利、賣出更高價,絲路商人會選擇售賣輕便而價高的奢侈品,譬如美酒、珍珠寶石、香料等等,而一支商隊會出多少輛車、多少匹駱駝、牛、馬來運貨
又是少至五十,多至上千。
這已不是靠個人微末之力能完成的事業了。
趙德斌是熟悉這套的,他先前就跟高長松說過,想要把烏斯藏的貨郎們組織起來。
論說,他們也是絲路上重要的一站,可烏斯藏本土的商業卻不是很發達。
高長松找他談這事兒,趙德斌可精神了,連忙把高長松扯回他家,倒二兩小酒,拾掇出三碟下酒菜,一副能談到天荒地老的模樣。
高長松也一臉愿聞其詳。
趙德斌先說了自己這大半年的經歷,雖然辛苦,成果卻頗豐,起碼談起幾條入唐的商路,他說的頭頭是道。
趙德斌說“你若想做這生意,最方便的是陸路。”他道,“水路固然方便,可我們沒有大船,算上造船的時間成本,你往返長安一來回都行。”
“穿哈密國,通過河西走廊進涼州。”他略作停頓道,“涼州城可是唐西北的第一大都,也是商隊的必經之所,從那去長安方便,就一兩千里。”
高長松想,這不就是他們上回走的路嗎
他輕聲道“那一路上的補給”
這可不是一人走江湖,他盤算自己想拖去大唐的貨,那可是十幾頭騾馬、駱駝,十幾車的貨,怕還要雇傭長工短工,高老莊的人走不完,得去烏斯藏西邊再找。
得喂飽全隊的人。
趙德斌說“這你不用擔心,這條路線是老路,路上補給的聚落可多了,全是粟特人建的。”
想到粟特人他就牙癢癢,以前在烏斯藏內做貨郎,他賣得都是民生用品,在當地很有市場,老主顧都認得他這張臉。
可出烏斯藏就不同了,趙德斌以前知道粟特人會掙錢,卻不知道他們為了經商如此拼命。
他跟高長松說“你是不知道,絲路沿線,那就是粟特人的天下。”
高長松“何出此言”
趙德斌“旁人都說我們這曾游牧,我卻說粟特人是游商,他們跟咱不同,分明家鄉在絲綢之路往西,卻拖家帶口東遷。”
“他們在絲綢之路沿線建了許多聚落,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小孩,甚至還有他們信奉神明的祠堂宗廟,建立起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城鎮,幾乎所有的補給點都是粟特人建立起來的,而商隊中也定然有他們的影子。”
這年頭的商隊不是獨立商隊,是一群商人為了安全集結在一起同走,于是商隊也是多民族的、融合性的。
趙德斌說“有些粟特人不做生意,就給唐人當翻譯,你知道的,一些西人喊話說得不好,他們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哪一國的話都能說兩句。”
這天,高長松聽趙德斌說了許久,對商隊一事不說十二萬分的了解,也有了大概認知,他同趙德斌點點頭,說咱們年后再約在一塊,好好謀劃謀劃。
趙德斌組的商隊,他是打定主意要參與其中了。
新春過后,豬八戒等人又回崗上。
準確說來,哪怕元日,他都沒休息過。
原因很簡單,豬八戒還有那么多頭豬仔要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