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被猴子猴孫全心全意喜愛著、尊敬著的感覺很好,雖不知高長松為何如此,可他對自己的態度,跟猴子猴孫很像。
孫悟空對情緒的感知還算敏銳,他又是只熱情大方的猴子,所以只覺得這是一見如故,說不定他們還有師兄弟之誼。
別人對他好,他就要投桃報李,對對方也好,抱著這樣的心,他別別扭扭地催促高長松道“你不是要趕著去長安速速去吧,免得太陽酷烈,路上不好走。”
又說“俺老孫想吃的果子,一揮手,不就有人送來了,哪需要你操心”作勢哄他道,“去去去,快些走吧”
高長松只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他說“那大圣,我真走了啊”
孫悟空道“走吧走吧。”
他想了一下還是補充一句“有緣再見。”
高長松差點就脫口而出那肯定得有緣啊
高翠蘭下巴搭在馬車壁的窗口上,犀利的眼神直射向高長松的背影。
她對高玉蘭宣布“大兄最近很不正常。”
高玉蘭在偷偷看書,高長松其實不提倡她在車上看書,哪怕安裝了他的減震系統,這年頭的路也夠顛簸,操心的家長認為,這樣看書,對視力有損害。
可高長松又是個意志不堅定的,當高玉蘭捧著書卷,可憐巴巴地看向他,幾欲落淚時,高長松就手足無措了。
他對這幾個小妹妹真是沒辦法,尤其高玉蘭特別乖巧,不像高翠蘭那樣皮實,看著他,高長松幾乎想到了紅樓中的林妹妹,當然頂不住她的眼神。
最后,這一路上,高玉蘭都與書為伴。當然咯,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每到不同的國度,她也會合上書本,走走看看,品嘗當地的美食,感受一下當地的文化。
小小年紀,已摸清古代文人游學的精髓。
此時,高玉蘭并沒有看高翠蘭,她沉浸在書的海洋中,等到長安不久后,她就要前往東勝神洲參加書院選拔,她也是很緊張的,只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無限的知識,多看一點,多學一點。
高翠蘭見她不看自己,臉頰如河豚一般鼓起,她又說“大兄近日經常晃神”
高玉蘭終于認真回話了,她其實就比高翠蘭大一歲,可因有顆七竅玲瓏心,十分早熟,她說“那定是在想念大圣。”
帶他們見孫悟空之前,高長松就以飽滿的熱情同她們講述齊天大圣的故事。誠然,高長松講故事的技巧不是很高超,可在小說尚未誕生,只有傳奇這一種雜文表述形式的唐代,他算把故事講得很引人入勝了。
高家三姐妹都很愛聽,也因此喜歡上了聰明勇敢、機智過人的孫大圣,然而,她們畢竟跟從小聽看著西游記長大的高長松不一樣,雖說喜歡,也只是浮于表面,三人中最迷孫悟空的是高翠蘭。
對高玉蘭來說,最重要的是即將到來的選拔考試,而高香蘭,她的目標是能幫高長松分憂,絕大多數心思都耗在生意與各項技能上。
聽完高玉蘭的話,高翠蘭撇撇嘴,她想,她當然知道大兄在想念大圣,可他究竟在琢磨什么是如何解開大圣的封印,還是之前碎碎念的冬季果子
高翠蘭神游天外,游著游著,她有看到騎在小馬上的高香蘭。
高香蘭騎的不是大宛馬,而是本地的馬種。眾所周知,中國本土馬都偏矮,后世的高頭大馬很多都是從中亞地區引進來的,這年頭的“烏孫天馬”和“汗血寶馬”都來自于西域諸國,他們身上肩負著改良中原本地馬種的使命。
高香蘭是三姊妹中年紀最大的,她正值抽條的年紀,像一株見風長的白楊,沒過幾天就竄高三厘米,又因為營養夠,長得高高瘦瘦。
高香蘭很少跟高長松提出什么,于是當她說想要騎馬時,高長松雖猶豫了很久,卻還是找人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