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7
“成了成了”黝黑而粗糙的雙手捧著晶瑩剔透的玻璃杯,楊亭圭那布滿溝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楊亭圭,揚州人士,世代造瓷,在本地小有名聲,父為躲避戰亂,西逃,最終于長安落戶。
居長安后遭遇諸多事,在此不一一言表,總之,鐘離珺將此人推給高長松,并說他技藝之高超,近乎于道。
高長松大喜,遂跟楊亭圭簽訂契約,一同做玻璃。
起初,楊亭圭對高長松不是很看得上,原因也簡單,瞧他那細皮嫩肉、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模樣,定是個沒做過活的。
楊老伯承認世上有能人,可在工匠一道上,若沒有足夠的了解,又怎能有所成就他既不相信高長松畫的大餅,也不認為他們能做出什么。
然而,隨著二者討論不斷深入,他不得不承認,高長松是行動上的矮子,語言上的巨人,按他的做法,或許能做出上等琉璃呢
是的,沒錯,中國古代也是有玻璃的,誠然,有著造價高,出貨量小等種種問題,卻不是不存在。
尚書中的璆琳后來成了玻璃的美稱。后世考古發現,西周時期,山東一帶有類玻璃物件出土。等到了春秋戰國,更是有大塊的玻璃壁等。再往后到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玻璃越做越小、越做越精巧,出現了玻璃耳墜、玻璃帶。
唐代初期,已有了戒指、珠、釵。
但這些玻璃制品都是特供的,尚未流入民間,眼下做琉璃的技術非常復雜,高長松一早就知道,自己絕不可能找來琉璃匠人,他們可都為了深宮中的人服務。
其次,他并不希望匠人被打上古法玻璃的烙印,有了思維定勢,就很難接受新生事物,創造力下降。
倒是陶土,在他眼中跟玻璃頗有關聯,畢竟后世的玻璃多是從砂石中提取來的,高長松需要對這些材料很了解,又精通燒制技術的人,那不就是陶匠嗎
總之,在試驗了無處次后,高長松他們終于做出了成品。
雖不是他想象中的厚玻璃。
楊亭圭抱著一整套的玻璃杯手舞足蹈,高長松卻犯難了。
哎,這玩意不好處理啊
他想,掛在店中直接賣雖說他家店賣高價白酒,勉強算得上奢侈品,卻總覺得差點味。
這在唐代到底算是稀罕貨,應該有個更盛大的開場。
忽然,高長松腦中閃過一絲明悟,有了
白寒霜與莊月明都住在主家里。
其余劍修也是,他們這群來唐務工人士,本以為要自己掏租金住在便宜的旅舍,哪想得唐人雇主待遇如此之好,包吃包住,住的條件還好。
他們宛若座上賓。
這天,莊月明才從高長松那回來,他運氣好,輪班多,可以多跟恩人相處相處。
高長松總舍不得讓他們空手而歸,起碼塞給他們一小壇酒。
這對高長松來說是無本買賣,但別小看那一小壇酒,在市面上價值可高了。
今天卻不同,莊月明的表情十分嚴肅,他將包袱小心翼翼落在床榻上,看他表情,還以為包袱內裝著奇珍異寶。
結果也差不多,這若是漫畫場景,起碼要給那套杯具打上一層中華小當家中特有的金光。
在高長松眼中,這不就是套玻璃杯嗎
可在同時代人眼中,這卻是堪比珍珠、寶石、美玉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