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2023317
高長松去珍饈署不是當廚子的。
哪怕是唐王,都不能招一遠近聞名的修士、大商人、烏斯藏人當廚子,請人做工匠事,在這年代,實在是折辱得過分了。
他的工作,用現代話來說,是技術指導。
指導什么造糖啊
唐王朝是不折不扣的“糖王朝”,在唐以前,有關蔗糖的記載并不是很多,民間用的多是麥芽糖。
照時間發展來看,大約在三國與唐之間的朝代,首次出現了蔗糖。
正史上雄才大略唐太宗沒同意玄奘西天取經,倒是派人專門去摩揭陀學習制糖技術。
高長松一開始沒大范圍做糖,只是他名下的店太多了,有賣副食品的。
副食品店中各色糕點賣得極好,長安城的達官貴人都愛吃,不知什么時候,就被人進獻入宮了。
蔗糖跟麥芽糖的味道不同,這年頭的各種“蜜”甜度也不是很夠,很快就有有心人打聽高長松這用的是什么糖。
一問,巧了,蔗糖。
當時,唐太宗手下的糖匠已經從摩揭陀學得一點技術了,可人家國人也不是傻的,教的時候遮遮掩掩,不肯全盤托出,他們只學了熬制法的皮毛,剩下的精粹提取,還要自己琢磨。
扯皮許久后,禮部的官員終于請來人當技術外援。
大多數時候,高長松都是讓他手下的糖匠去幫忙,只極其偶爾才自己去。
他也沒開放全部核心技術嘛
高長松今天去,解決了熬制法中吸附沉淀的問題,大唐使者從摩揭陀帶回來的熬制法比較原始,想要將其改良成完成版,要實驗無數次。
高長松也不是很想在雄才大略李世民面前刷存在感,反正每次就解決一個小點,壓根不準備托出層數方案。
他兩手空空進珍饈署,出來時,手上提了好大一個櫝。
這玩意是古代食盒。
宮廷里的櫝很豪華,有足足五層不說,為保溫,夾層里還塞滿了棉花,高長松很喜歡邊框與盒表面的雕花工藝,花莖比毛細血管還細,美輪美奐。
禮部的小官員殷勤地幫高長松叫車,給他拒絕了,正經修道人,誰坐人力車啊
食盒里裝了御黃王母飯、生進二十四氣餛飩、玉露團等,都是內廷貢菜。
高長松第一次看內廷菜時被其工麗的外表驚到了,御廚別的不說,美商在線,配上牙盤,每道菜都精致得不行。
果子晶瑩剔透,每一道褶皺都被精心雕琢過,真是藝術品。
他專門找到鐘離珺,邀請他一同賞味。
鐘離珺卻說:“哎,你可別太期待。”
“看著好,吃著卻一般。”
他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像他這樣拱衛皇帝的修士,絕對算天子近臣,平日里被留飯實在是太正常了。
聽他說完,高長松就不興奮了,他想到了現代的網紅店與珍奇餐廳,就是看著好,吃著不香。
他被潑了一桶冷水,腦海中只余殘留的興奮,筷子尖兒在牙盤上方徘徊,不死心地說:“這么多,總有道好的吧,否則皇帝的尊貴,又體現在何處”
話這么說,卻又從記憶深處扒拉出末代皇帝,其中有個片段,他記得特清楚,是說溥儀吃飯花樣是豐富,可菜到他面前,全都冷了,原因是做出來后要經過幾名試毒太監,回頭重熱,又怕給人下毒機會,于是他一名義上富有全國的皇帝,連道熱菜都吃不上。
唐代還沒后世那么多條框,不至于這么慘吧。
懷此想法,高長松下筷。
他先吃“消靈炙”,珍饈署的太監極力推薦此菜,說唐王御姊下嫁時,賜賞的御饌中有靈消炙這道菜,酷暑中,消靈炙獨領風騷,客人皆贊口不絕。
鐘離珺的招子黏在高長松身上,他指尖所向,正是鐘離珺視線的落點,他看高長松毫不猶豫從緊實而平整的方塊肉上撕下一縷,嘴巴張了張,沒說話。
高長松筷子初點肉,第一反應是硬。
這種硬是失去水份的硬,他想,若把這塊肉釣上房梁,風吹日曬三兩天,或許會變成風干牛肉。
他廢九牛二虎之力,才從方塊形的消靈炙上撕扯下一小條,肉絲是棕褐色的,根根分明。
此時高長松已經沒什么期待了,他甚至想:證明料汁不錯,把肉浸透入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