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嬸子啊,怎么說桃子和堯兒兩個怎么說都是你孫女孫子,張忠國犧牲了,他這撫恤金連孩子學費都不給,在走得也不安心啊,這走得不安心投胎都投不了,指不定要來找你聊聊孩子的啊。”書記是個中年男人,家長里短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他處理的,村長很少出面。
這事情他是有經驗的。
這幾句話出來,劉惠確實是有些怕了,主要是村長書記都來了,事情似乎有點大了。
但是讓她出學費,她又實在是舍不得,學費又不是只出一學期的,這光讀小學就要讀六年啊,可不是筆小數目。
大兒子的兩個孫孫也都要讀書,花費少不了,女兒也要結婚了,對象還是個城里的工人,那結婚出的花費可少不了,不然要讓對方看不起的。
哪哪兒都少不了花錢。
如果林夕真不回來了,看在張堯是她孫子的份上,她倒是也愿意花錢供孩子讀書,至于張桃就不用讀書了,到了年紀就嫁人還能給家里帶來一點好處。
但是現在林夕回來了,那養孩子的事情,就該落在她這個親娘身上,劉惠可不愿意被占半點便宜。
倒也不是她不愛張忠國這個孩子,到底是自己的兒子,愛還是愛的,但是多子女家庭,人都有私心,自然會有偏好,三個孩子,劉惠確實更愛大兒子和小女兒,二兒子娶了媳婦又在林夕的攪和下,之前連錢都寄給媳婦不寄給父母了,她對這個二兒子的感情就越來越少了。
狠心也就真狠心。
“一學期的學費,還是能出的。但是我們家這個條件也不好,富有的兩個孩子也要上學,海燕也快嫁人了,我哪兒有這么多錢啊忠國沒了,養老他總該出一份吧,撫恤金那都是留著給我們老兩口養老的。林夕這個親娘還在呢,供養孩子本就是她的責任嘛,哪兒有讓公婆給幫著養孩子的啊。”劉惠似乎說條件。
劉惠這話說得雙標是明明白白的,養老就只靠張忠國的撫恤金了,搞半天大兒子和小女兒都不用養老了。說到養孩子,林夕的兩個孩子都該是她自己供養,不能拿他們一分錢,但是大兒子的孩子上學,她就能出錢了。
“媽,我哪兒拿的出錢啊,種地的菜都上交給您了,我現在也不敢出去打工了,我從哪兒拿錢啊我以后怎么去下面和忠國說啊,我連孩子讓孩子上學都做不到。”
林夕越發哽咽了,懷里的兩個孩子抱住媽媽,輕聲安慰她。
“媽媽,沒事的,我出去打工,我賺錢了再去上學,還供弟弟一起上學。”張桃天真的話,讓林夕逐漸抽泣起來。
“都是媽媽不好,媽媽不對”
小姑娘看不下去了“這位阿婆,你拿了全部的錢,林嬸子丈夫死了,一分錢沒拿到,孩子想上學用用這錢也不行,林姐也沒想要你拿錢,就希望孩子的學費能從孩子他爸的撫恤金里那一點出來,要是林姐丈夫沒死,怎么會讓孩子都上不起學的啊”
小伙子也打起了感情牌“周圍諸位想想,自己拼死拼活的不也是為了孩子嗎,搞半天自己奉獻了一切,連供養孩子上學都不行啊”
“是啊,別的不說,孩子上學還是應該供的。”
“忠國這怎么能安心啊。”
“林夕不拿錢合理,孩子到底是忠國的孩子啊。”
在這些村民看來,媳婦到底是外人,錢不給她很合理,但是兩個孩子是自家人啊,兒子走了,兒子的撫恤金給孩子交學費還是合理的啊。
劉惠喜歡拉著一群人評理,這會兒被別人評理就慌了。
“媽你要是實在不愿意,咱們分家啊,好歹我自己種田的收入是我自己的,孩子的學費我再想辦法。”林夕再接再厲。
“那怎么行啊你自己分走就走了,兩個孩子是我們張家的孩子”劉惠聽出這話里的意思,立馬就拒絕了。
“劉惠,你也說了,孩子是你們張家的孩子,那學費你不該出嗎”村長再次發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