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樣加上馬蹄鐵,湊個馬具三件套,便是衛無憂想到的第一份大禮。
小蘿卜丁的眼中因為興奮,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他大大方方開門見山,將高橋馬鞍和馬蹬一通介紹,滿眼都寫著“快夸我”三個大字。
如今的大漢,廣泛使用的還是坐墊式馬鞍,一旦奔跑或是長時間馬上作戰,這種鞍具就會不可避免的讓人因為多發力而疲勞。
而所謂的高橋馬鞍,就是后世已經普遍應用的馬鞍雛形。
它以木質為主,前后都有鞍橋,前直后曲,人坐上去舒適又穩固。
對擅長奔襲作戰的霍去病來說,便可以利用這種縱向的穩定,在疾馳的馬上進行射擊,大大提高了準頭。
而馬蹬這東西就更不用解釋了。
以大漢的冶煉技術完全辦得到,不過就是個鐵環罷了。卻能真正為腿腳部位一份穩定,作戰起來事半功倍。
在霍去病心中,衛無憂是衛青的后人,會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那都是應當的。
就像他天生就該上戰場一樣。
因此,比起衛青有些擔憂的復雜神色,霍去病可簡單多了。
他開心,索性使勁兒揉搓幼弟的腦殼“你這小腦瓜不錯啊,再長幾年,給阿兄也能做個軍師。”
衛青臉一黑“做什么軍師”
霍去病才不管他舅父有多黑,扛著小家伙往營帳里奔“走,現在就去跟杜大說,讓杜大一并都給做出來”
四肢亂晃的衛無憂直接暴走“啊阿兄你為什么總拿我當個貨物扛來搬去”
被責怪的小霍笑了笑,扛著人的姿勢可一點沒變。
營帳中,杜大剛剛進行到收尾工作,就迎來火急火燎的兄弟倆。
霍去病“你來說。”
衛無憂炸毛“放我下來紙筆”
這回畫得圖可就帶了些怨氣,等衛小四畫完,杜大笑著接過圖紙,定睛一瞧,瞳孔頓時放大,咬著發白的嘴唇看向霍去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霍去病拍拍他肩膀“能做嗎還得試試實戰性。”
杜大狠命點頭,眼白里帶著些細密的血絲,叫衛青不禁想到他那個身中數十箭戰死沙場的護軍阿父。
衛無憂低下眸子,看向杜大腳上那雙軍營通用的長靴。
羽林孤兒,短短四個字,也不知背后掩蓋了多少家破人亡。
大漢與匈奴,積怨已經足夠久了。
當年高祖劉邦死后,惠帝三年春,孀居的呂后便曾收到單于冒頓來信羞辱,說陛下守寡,孤王喪偶,不如“兩好合一”。
呂后震怒,卻因白登之圍的恥辱歷歷在目,朝中無將可用,只得聽了季布的勸諫,忍氣吞聲蟄伏下來。
這一忍便是六十三年。
元光六年,也即是五年前,劉徹終于正式開戰反擊匈奴。
從此之后,大漢的公主與錢糧不必再流水般送去示好,邊境有了朔方、五原郡等新城,百姓才越來越有了希冀。
衛無憂真心實意想。
他必得與阿父阿兄一道,護住這份希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