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書肯定是要念的。
自打元光元年,陛下完備察舉制后,歲科文法變成了入仕的重要途徑。李廣念及家中那幾個不爭氣的兒子,不得不早日為孫子謀劃出路。
本朝孝廉出身,才算清流正途。
能背靠大儒董仲舒,花點錢,李廣并不覺得過分。
遂問“衛小公子,何謂一學年”
衛無憂眼瞧有戲,頓時來了精神,現編的有鼻子有臉的“回郎中令,學年就是董博士完成一階段教學目標所需的時間,等同于一年。一年又可分為兩學期,學期到下一個學期之間,董博士會在寒冬酷暑休假一個月,屆時,學生會有博士布置的民間實踐科目需要完成。”
衛無憂側目,觀察著李廣的表情變化補充道“另外,每個學期都會有策問考核,若沒有達到博士要求的最低分值標準,還得重返上一學期補上才是。”
“郎中令您看如何”
小仙童句句在理,仿佛董仲舒真的有此安排一般。
陽信長公主垂眸聽著,越聽越覺得離譜。
這不像是陛下慣來的行事作風,她心中將信將疑,朝著合榻另一側的衛青遞去個眼神。
衛仲卿接收到夫人的眼刀子,依舊沉著冷靜,回了一個“稍安勿躁,且看兒子表演”的安撫眼神。
夫妻倆一番眼神交流,李廣卻并未注意到。
老將軍習慣性撫一把胡須,點頭稱贊道“不錯,有先帝特命的董博士親自教授,老朽自是放心。只是,這束脩”
李廣話未說盡,眼神瞟向衛青,意思確很明顯了
嫌貴。
束脩這東西自古就有,禮記中便記載“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古人尊師重道,因而,李廣很輕易就接受了要給錢的設定。
現今就是覺得五萬錢一年貴了,想從衛青這里走個同為武將的情面,講講價。
衛仲卿旁的都好說,只是但凡涉及到幼子,就什么話都不頂用了。
他淡笑著,告饒糊弄道“郎中令有所不知,董博士卸任回京一事,是陛下私下與我這幼子所言,我亦是說不上話啊。”
李廣一聽這話,頓時生出些顧慮。
為人臣子,少不得要時時揣摩陛下的心意。他不敢確定此事是否是陛下授意,試探問道“敢問小公子,此事可是陛下的意思”
衛無憂毫不猶豫“是噠。”
讓董仲舒給他蒙學,確實是劉徹的意思啊。
李廣聞言,心思頓時熄滅了一半。
衛無憂小朋友偷笑。
來了大漢五年,他研究得最多的唯有兩樣。一曰吃,二曰他老爹的工資。
要講清楚大漢中央官員的俸祿,還得從當前通行的貨幣說起。
打從高祖劉邦時,為了讓大漢的貨幣盡快壓制前朝秦半兩,便放開了私人鑄幣,民間因此出現了許多外形相同、重量卻相差五六克的私幣。
這種缺斤少兩的私幣,被統稱為“榆莢錢”。
之后,呂后當朝,雖然明令禁止私鑄錢幣,卻阻止不了“榆莢錢”的四處流散。一直到文帝也就是劉徹的祖父上任,重新放開私錢,對錢幣進行整改,通貨膨脹才有所好轉。
這時候起,大漢開始流通一種叫做“四銖半兩錢”的幣種。
這種錢幣依舊沒有脫離“秦半兩”的圓形方孔形態,只是在外層鑄有一圈外廓,且規定必須由銅錫制成。劉徹登基以后,對幣制進行查漏補缺,民間那些鉛鐵混鑄的“榆莢錢”受到嚴懲,如今,四銖半兩錢已經穩穩受到全大漢的認可。
那么,這種情境下,衛青他們的薪水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