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理論上瞧著簡單,實踐起來卻有各種小問題。
刺兒帶著幾個官奴熬了小半夜,總算是制作出來了。等到第二日衛無憂醒來一瞧,便傻眼了。
“這望遠鏡看見的東西全是倒立的啊”
刺兒覺得這玩意已經十分牛掰了,給出個蛇皮建議“這個簡單,公子您到時候倒立著用它不就成了”
衛無憂“”
對于刺兒這種反人類的腦回路,衛無憂壓根不想搭理。
小蘿卜丁撓了撓亂糟糟的頭發,使勁兒回想著那點可憐的物理知識,總算知道問題出在了什么地方。
他只叫人打了放大鏡,單單利用凸透鏡制作出來的簡易望遠鏡,是開普勒望遠鏡。
可開普勒望遠鏡利用的是兩只凸透鏡成倒立虛像,看東西自然是反的;
要想實用些,還得打幾個凹透鏡,制作伽利略式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因為物鏡是聚透的凸透鏡,目鏡則是凹透鏡,最終能夠借助折射形成正位成像。
想明白其中關竅,衛無憂便吩咐刺兒快去尋人打磨水晶。這個時辰也不必往莊子上找匠奴了,九市里多找十幾個人回來用,越快越好。
人多就是力量大,技術跟不上,有的是人頭來湊。
趁著匠人們打磨凹透鏡,衛無憂讓府中官奴們將紙張一層層糊起來,直到達成一定硬度和厚度。
這時候,紙張兩張一組,分別卷成大小兩個圓臺上圓細下圓粗,用漿糊封妥帖后,將小圓臺從大圓臺中穿過。
因為小圓臺的粗頭比大圓臺的細頭要大,兩只圓臺就會卡在一處。
最后,只需要將凸透鏡固定在整個器械粗的一頭,而凹透鏡固定在細的一頭。再隨機上下抽動較小的圓臺,調整好清晰度就可以視物了。
這東西自然比不是后世的真貨,大致類似于明清時期的單圓筒折射式望遠鏡,又叫做“千里眼”。
可衛無憂卻覺得足夠了。
推進時代的技術進步,只需要步步多跨小半幅,在生產力穩步抬頭的同時,有些意識覺醒是自然而然的。
若一步邁得太大,才容易扯到襠呢。
新制成的望遠鏡很有趣,侍候在身邊的小僮們驚奇不已。
衛無憂調侃“刺兒別用,你不是要帶著那些舊的倒立去”
刺兒“公子您就會欺負仆”
“東西是為人服務的,誰叫你本末倒置,反倒以物為本了呢。”
眾人大笑,心中又對小公子所說多了幾分信服。
另一頭,染衣料的女婢們就順當多了。
雖然小公子要的這袍子綠油油的有些奇怪,但霍府上下已經習慣了衛無憂“今日一出,明日又一出”的稀奇古怪。更重要的是,小公子哪一次的發明不叫人稱奇的
看不明白不擔心,跟著公子走便對了
霍府上下忙忙碌碌一整日,終于準備好了衛無憂要的六件“迷彩袍”,三只“千里眼”。
水玉倒是還有多余,只不過沒時間打磨凹透鏡了,三只千里眼也勉強夠用,便就此作罷。
次日,各府都套了車駕,送小公子們前往上林苑。
上林苑是在秦朝苑囿圓池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高筑臺,修離宮,廣納長安八水,岡巒翠微,巨木斬巖。建元三年落成之后,司馬相如受到帝王指命,還專程做過一篇上林賦夸贊。
沒辦法,劉徹就是好這一口。
上林苑外今日已有重兵把守,羽林營就在苑內,調動起來頗為便利,也叫皇帝陛下省了不少心。
衛無憂從安車上落了地,遙遙看到衛伉幾個已經聚在一處,正樂呵呵沖他招手,小團子便接了刺兒抱在懷中的包裹和笈囊,搖搖擺擺往過挪動。
衛伉和衛不疑什么時候還讓憂弟做過這等苦差。
哥倆三步并兩步跑上前,一人接過一樣,問道“書肆不是說了管吃管住,不必準備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