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微斜時分,城墻上的街鼓開始敲響。
緩慢而低沉的暮鼓聲從各個坊市之間相繼傳出,直達三百響之后,便要著手關閉坊門了。
劉徹分散了注意力,不由問“三百響可足夠百姓趕回坊內”
霍光道“陛下請放心,街鼓響得早,鼓聲間隔久,足夠百姓們趕回坊內了。”
衛無憂呢,去百戲樓的計劃泡湯,反而陪著這群人走走逛逛都跑餓啦,索性提議道“您不想去看看坊門關閉之后的長安夜市嘛我們坊的蟶鲊可好吃啦,大魚鲊、筋子鲊也香吸溜”
小蘿卜丁說著咽了咽口水,自己的肚子也跟著“咕咕”響起來。
劉徹忍不住笑道“餓了”
衛無憂點點頭,在書肆里消耗半日了,當然餓。他要是方才進了百戲樓,早就吃上了。
所謂的夜市,本來不在里坊制初建的排布之內。
衛無憂雖然知道到了唐代后期,坊市形態形越發完善,從而成衍生出夜市,但他卻沒有一上來就給劉徹講這些東西。畢竟,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形態之后的產物,而不是單純因為關閉坊門后,坊內通行不做限制的原因。
因此,大漢這個夜市,可以說是長安百姓自發促成的。
皇帝陛下對這事兒似乎沒概念,又加上還沒逛過癮,勉為其難的同意了這個提議。
這回,劉徹只帶了衛青和霍去病、霍光一道去長樂坊內,叫其余人都趁早回府去。
天邊色調黯淡下來。
厚重的坊門在身后緩緩闔上,劉徹走在前頭,身側一左一右由衛青和霍去病戍衛著,小霍懷里還掛著個小無憂。
沒辦法,從西市往長平侯府所在的坊中,步行起來距離不算短。
衛無憂小朋友今日已經跟著他們走過許多地方,骨頭還軟,很容易走太多傷身體,被霍去病不由分說架在了臂彎中。
站得高了,自然看得就遠。
衛小四放眼遠眺,寬敞的街巷兩旁,當街開著門的俱是商販;有些地段因為是民宅,沒有當街開門,便有販夫走卒拉著小推車,支起個攤子賣胡餅、魚鲊之流。
衛無憂想介紹給劉徹的蟶鲊,便是積聚大量人氣的一家食店。
西漢時期,十分流行食用這種“鲊物”,它取代了戰國的“醢”,在關中一帶風靡一時。究其根源,怕還是因為前秦統一全國之后,將海產大量帶入了中原地區,從而碰撞出新的飲食產物。
衛小四偏愛的蟶鲊便是其中一種。
蟶子這東西長安可沒有,都是南邊和東邊來的商人提前腌制好,等到長安,正好就可以食用了。
單聽這個流程,便知道,此物尋常人家是食用不起的。也只有他們坊內的這家食肆,才在夏末秋日里偶然帶一帶。
劉徹四下觀望一番店內,看到店家特意分了“鲊類”和“醢類”,笑道“市井小店,倒是分得仔細。行,那朕便陪你嘗嘗。”
“”
衛無憂小盆友快要翻白眼了。
想吃就想吃,別說的好像舍命陪君子一樣。
其實,要說“鲊類”和“醢類”二者的區別,也是很好辨認的。
“醢”呢,是用肉類為主要食材制成的肉醬;而“鲊”一開始則是海產品的腌制品。
只不過,鲊物后來一直在擴大范疇,在百姓們手中,變成了“萬物皆可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