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已經許久沒有來過了。
上次過來,還是無憂喊他來玩,呆了沒有半個時辰,就被阿父派來監督他的隨侍催著回去了。
太史令是那種老派頑固分子,書讀得越多,脾氣越倔,絲毫接受不了一點新鮮事物,因此對司馬遷去鴻都門學的事兒其實是有旁的打算的。
自己的兒子什么水平,司馬談心中最清楚。
他心中覺得新式學堂是瞎胡鬧,但還想要借這個跳板,叫兒子從其中脫穎而出,好成功入選太學。
太學才是天下讀書人的至高圣地,也是太史令給兒子規劃好的大道坦途。
他平生心愿是修撰一冊囊括古今的史書,但年歲越大,他越發清楚可能性渺茫。可是兒子如今才十三歲,還是非常有希望完成他的愿望的。
是以,司馬遷來到長安之后,受到了比從前更為嚴格的管教,整個人看起來比去年還要死板。
衛無憂很懷疑,他再這樣下去,會不會就是下一個司馬談
一大一小相顧無言半晌,司馬遷忍不住好奇心,問道“方才過來的時候,我看到旁邊的屋子里都燒了炭火,但是屋子的樣式又有些不同,是用來做什么的
司馬遷觀察力確實很強,那地方是莊子上剛剛按照衛無憂的圖紙建起來的,占地不大,跟前殿共用一條煙道,也方便仆從們每日生火燒地龍。
衛無憂瞄一眼窗外,笑得燦爛“你不提我都忘了,那幾間小房子用作秋冬日里養菇,叫做地上式菇房。里頭都栽培的是些
冬日里吃不到的蘑菇,新鮮的,待會兒我們有口福啦。”
見司馬遷有興趣,小家伙也有些好奇現實中的菇房長什么樣子,索性一起溜達過去了。
菇房從外頭看著奇特,里面長得也與尋常屋子不同。
衛小四依據腦海中那零零星星的圖紙印象,對著司馬遷大侃特侃起來你看,這個叫地足窗,那個叫中腰窗,加上上排窗和房頂上的拔風筒,小蘑菇需要的環境就形成了。”
司馬遷聽得還挺認真,或許是太史令家族的癖好,他還當場掏出小本本給記錄下來。速記之后,扎著哪吒頭的司馬遷問“那那些呢粗粗長長的管子用來做什么”
衛無憂答“當然是燒炭的啊,這上頭都有溫度計,方便外面燒炭的人調節把控好適宜蘑菇的溫度。當然啦,萬一燒過了一些也不要緊,這些窗戶也是為了散熱降溫存在的。”
司馬遷眼前一亮,飛速在紙上筆走龍蛇,而后走到菇床面前。
這所謂的菇床長得很像一個大型箱匣,用竹笆木板架起來的底和壁之間,里頭是一層層藤編的筐,按照“品”字形堆放。里頭再裝著培養料,接上菌種,基本就不用再費心打理了。
司馬遷仔細分辨過培養料,因為沒敢上手,怕不禮貌,始終沒看出都有什么,索性開口問了衛無憂。
衛小四眨眨眼下面的是用沼氣渣和豆殼粉、青桐葉堆料漚成的,至于司馬阿兄你方才想碰的,可是用大麥秸、干稻草、干牛糞和細糠堆肥出來的
司馬遷“”
還好禮貌了一下,沒有選擇上手
菌絲適宜的生長溫度大致在16c22c之間,濕度要求也比較高,每日都要派專人進來噴水。這就導致兩個只穿了單衣的孩子呆了沒一會兒,就感覺又陰又涼。
衛無憂打了個噴嚏,催促道咱們回去吧,感冒可難受了。尤其是還沒有快速見效的西藥可以吃,喝中藥實在是太苦了。
司馬遷回過神來有些自責,連忙攜著小不點就回了殿內。南風正好從灶頭回來,帶著人上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