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李世民當時才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誅殺,結果魏征竟還當著他的面說這種話,真可謂是直言不諱啊,完全不懂得什么叫退縮與屈服,這要是當著其他人的面說這種話,就算不被殺也得被定罪吧
不知不覺間,魏征抬起頭,又忍不住朝秦王注視了過去。
他清楚,若秦王這樣問他,那他必然是會這樣回答的。
可依天幕所言,恐怕秦王雖有問責之意,但最后卻一定沒有將他問罪。
不禁又在心中感慨感嘆
秦王啊
然后又聽天幕繼續說道
只能說,這大唐到了李世民手里,之所以能開啟這扶搖而上的盛世之路,就是有其原因所在
其一就是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寬容大度,并且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在登上帝位之后,為了盡力求言,還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
這其中,魏征就是以敢于直諫,甚至犯顏直諫出名,而每次李世民與他談論的時候,總能欣然接受魏征的意見,所以不得不說,魏征是遇到了懂得賞識他的賢主啊。
并且李世民曾把魏徵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
金子原在礦石里,而它之所以稱貴,是因為“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
除此之外,那句我們所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傳世名言也與魏征有關
即在魏征去世后,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感慨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震驚震撼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嗎
這就是哪怕背著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的名聲,也依舊被后世所稱頌和銘記的唐太宗李世民嗎
李淵,李建成,甚至連李元吉都不由得看向李世民,然后久久不能言,面上復雜難言之意掩都掩蓋不住。
而無論是諸位大臣,還是李世民身后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聽得更是心潮迭起,激動得眼眶都微微泛紅起來。
但比起這些人,更震驚和震撼的,必然是當屬魏征了。
那些話不斷在他腦海中,以及心中激蕩不已,那種種的滋味翻涌而來,也實在是難以言喻,實不能為外人道也。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他魏征,當真是得遇賢主了。
當真是得遇賢主了啊
所以再回到之前,魏征那樣說完后,李世民當然沒有問罪于他,反倒覺得魏征敢于直言,加上器重魏征的才能,于是不僅改變了問責的態度,甚至還對魏征以禮相待,并引薦他擔任詹事主薄。
而除此之外,李世民對于追隨輔佐李建成的其他人也格外寬容大度。
諸如主動出來負罪的馮立和謝叔方,以及躲起來的薛萬徹,李世民在多次明示薛萬徹出來,而薛萬徹也出來后,就感慨于眾人說“此皆忠于所事,義士也”于是也都赦免了他們。
李建成身后,聽到自己名字的幾個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覷,一時間,各種滋味涌上心頭。
隨后,他們又都不由得望向了李世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