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扶蘇也是聽得眉頭緊蹙
這盛世大唐,即使驟然衰落混亂,也不見得就毫無抵抗之力吧
緣何到這種地步啊
唐朝李隆基時期。
聽到這里,李隆基臉上已然毫無血色可言了。
他搖晃著身體,甚至幾乎喘不過氣。
“陛下”
“陛下”
高力士急喊了兩聲,連忙給李隆基順氣“陛下,一切還可避免啊,一切還可避免”
李隆基急喘了兩口氣,卻幾乎無言以對。
堂下眾臣見此情狀,也不由得出言安撫。
至少對他們來說,現下的唐皇李隆基,還未曾到之后那等昏庸昏聵,并且只知享樂奢靡的地步,哪怕在眾臣心底,卻依然對天幕所說的一切而感到悲憤悲痛,可他們到底都身為臣子,只能暫且先按下心中所想與各種思量考量等。
不過敗逃都城長安之后呢
還有大唐究竟為何沒能抵擋住那叛軍之勢啊
大概因為長時間荒廢政事,所以導致李隆基在安史之亂發生后,不僅多次騷操作失誤,決策昏頭昏腦,還加之楊國忠的錯誤操作等,于是致使原本完全可以在兩年左右平定的安史之亂,竟前后足足歷時了八年之久。
也是由此,大唐的盛世光輝,從此便一去不復返。
眾臣“”
張九齡實在忍不住開口道“陛下,天幕所說這些人,必要提前扼殺”
說完,又實在忍不住繼續開口道“還有陛下之責”
未盡之言心知肚明,張九齡深深躬身俯首下去,其意不言而喻。
李隆基深吸口氣,像是找到了臺階下,終于能啞著聲音開口道“卿快快平身,朕自當自省己身,而天幕所提之人”
安祿山,史思明等叛亂者都該死,李林甫,楊國忠等危害社稷者也該死,但楊玉環等,我不知道該怎么確切的說。
楊玉環無辜嗎,她其實算不得無辜。
楊氏兄弟姐妹五家,可以說楊玉環是“五楊”集團的重要成員之一,而當時唐朝內部派系林立,互相傾軋,爭權奪利,楊玉環作為其中的重要人物,其起到的作用顯然不小。
她確實算是參與了唐朝內部的權利爭斗。
李隆基率眾逃離長安之時,也帶上了楊玉環及其家人,這一路到了馬嵬坡前,將士們饑餓疲憊不已,六軍具憤怒不休,陳玄禮認為是楊國忠作亂才導致安祿山謀反,于是請李輔國去轉告太子想殺掉楊國忠的意圖。
而這個時候,恰逢吐蕃使者正率領二十多人圍堵楊國忠,向楊國忠抱怨沒有食物可吃,于是有官兵趁機喊道“楊國忠與胡虜謀反”楊國忠聽后懼怕,連忙騎著馬欲逃到西門,結果最終被眾人殺死肢解。
楊國忠死后肢解,腦袋還被槍挑著豎在了驛站的門口,而楊家其余人也盡皆被殺死,當然還有楊貴妃
高力士勸說李隆基要保軍心安定,所以必須將楊貴妃殺死,于是李隆基只能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了楊貴妃。
“好殺得好”
李隆基拍著高力士的手,眼眶泛紅“殺得好啊”
可最該死的難道不是李隆基嗎
楊家死有余辜,楊玉環不管是作為內部爭斗的工具人也好,還是主動參與其中也好,最后她的死,自當也是必然的結果,這無可厚非,但其中最該死的,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嗎
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難道不是唐玄宗李隆基
可最終結果呢,馬嵬兵變,楊玉環被縊死,倒成了為亂世頂罪的罪魁禍首了。
唐玄宗李隆基,可真是好笑可笑,還有臉為楊玉環之死心痛,你合該這時候就跟著楊玉環一起去了才對。
好像楊玉環死了,一切由你而起的混亂戰亂,盛世傾頹,都能一筆勾銷了是吧
我也不知道是大臣們不敢殺皇帝,還是依舊對李隆基忠心耿耿,這種單把過錯推到其他人身上的行為,尤其是全部推到女人身上的行為,而不管始作俑者如何,一堆人假假做戲,可真是叫人惡心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