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就一直對中原王朝有著不小的威脅。
比如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也曾一直抗擊匈奴。
而匈奴曾經一度被蒙恬所擊敗,甚至逃亡漠北,有十年之久不敢南下。
嬴政聽到此,臉色不由得舒展,還不禁對蒙恬夸贊了兩句。
不過秦朝覆滅之后,楚漢之爭打得火熱,這時候匈奴就又來勁兒了,趁著楚漢之爭無暇北顧的時候,再度崛起,還在冒頓單于的統率下,四面出擊,重新控制了西北部,北部,以及東北部等廣大地區。
天幕畫面之上,一匈奴形象的小人騎著小矮馬,張嘴“喔喔喔”賤笑著,揮刀占領了一大片地區我的啦嘎嘎嘎
匈奴人“”
于是等漢王朝建立之后,匈奴的存在,依然嚴重威脅著漢朝百姓的安定生活。
比如“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
“攻城屠邑,毆略畜產。”
“殺吏卒,大寇盜”等。
這給漢朝百姓,尤其是漢朝北方地區的百姓,帶去了沉重的威脅和災難,也嚴重危害著漢朝北部邊境的安寧和諧。
但之前也提過了,漢朝建立之初,最主要采用的是休養生息政策,實力稍有不逮。
再加上楚漢之爭后,可以說漢朝內部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以及諸多內政事務亟待處理。
所以政治上,漢朝最初對匈奴只能采用和親政策,以此緩解匈奴的侵擾和襲擊,而軍事上,也主要采用的是消極抵抗的方針,盡可能的避免與匈奴的交戰,算是一直蒙受著很大的恥辱。
劉徹重重哼了一聲,臉色有些難看。
匈奴
但其實,對外“和親”的政策并沒有徹底遏制匈奴的襲擾活動,以至于漢朝的邊患問題依舊相當的嚴重。
不過即便如此,在這樣的方針政策下,也還是為大漢休養生息,整頓內政,以及增強實力等了必要條件。
尤其是從漢高祖劉邦到文景之治,加上大漢的休養生息政策,簡單來說,到了漢武帝時期,就是
媽的,手里終于有錢了
天幕之上,另一個頭戴冠冕流蘇的小人出現,叉腰硬氣,一副小眼睛一斜,小下巴一抬,小鼻孔朝天,十足十睥睨天下的臭屁驕傲神情“朕,可有錢了”
劉徹“”
以后誰再跟你們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你們就提漢武帝我們豬豬,真的好命啊,嘖嘖嘖。
“等等豬”
“豬什么”
什么豬
豬是誰
他
劉徹瞬間疑問四連擊,簡直不知道該作何表情
而一時間,他又突然想起許多事
“龍鳳豬”其言,以及晚年猶如犯了豬瘟一樣
此時簡直不知從何說起竟是這意思嗎
若不是為帝修養擺在這兒,劉徹可真想罵句臟
還有,既然他是那龍鳳又是哪兩個
哦,豬豬,很多人都喜歡稱漢武帝劉徹為劉豬豬,這是個親切且親昵的調侃稱呼。
劉徹“”
謝謝朕并不想要
至于這個稱呼是怎么來的,是因為劉徹的小名叫“彘兒”,在古代就是豬的意思,所以大家就管他叫豬豬了。
劉徹忍不住憤而開口“放”
朕的小名才不是這個
不過這是謠言啦,其實這個謠言出自漢武故事,是瞎講的,瞎編的,只是作者不詳,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寫的,但是流傳范圍以及影響竟很廣,以至于好多人真以為漢武帝的小名是“彘兒”。
劉徹暗自磨牙
到底是哪個敢造朕的謠
不過好在天幕幫朕澄清
但也不妨礙大家喜歡叫劉徹“豬豬”,這名字其實還挺配他的,不是嗎哈哈哈。
劉徹“”
哈、哈
衛青等大臣心驚膽戰的看著帝王臉色幾經變換,幾度以為他們的陛下恐怕要被氣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