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司馬光也沒得意多長時間,他主政之后,沒幾年就去世了。
然后緊接著,新舊兩黨就開始輪番主導朝廷。
另外王安石變法雖然激進,而且新法主持沒幾年就被廢下線,但也是真的確實將大宋的軍事實力提高了不少。
才幾年的功夫而已,可見新法的確卓有成效,可惜就是沒能繼續下去。
大概宋朝真的天命如此不止是大慫,也是真衰啊。
趙頊咬緊牙關,與堂下一直沉默不語的王安石對上視線。
新法必須要堅持下去
可是激進
那新法之中過于激進之處
新法圖強,舊法求穩。
高太后垂簾聽政,廢除新法,但其管理之下,這個時期的宋朝社會還是穩定且繁榮的。
可宋朝社會的穩定繁榮,就像是一顆大金蛋,確實發光發彩,但這蛋,它殼脆啊,內里再豐富,沒有能保護自己的能力,那只要遭受一丁點波動,就會有風吹蛋蛋碎的可能啊,所以這不就是“完蛋”了嘛。
“咳咳”
劉徹以拳抵唇忍住笑“這完蛋一詞倒是形容得貼切。”
就是不知道這宋朝究竟會怎么“完蛋”
之前提到過,宋神宗趙頊命不長,只活到38歲,但是,他生的兒子多啊。
首先,在宋神宗趙頊之后,繼位的是宋神宗第六子趙煦,其原名為趙傭,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十歲,同年繼位,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高太后臨朝聽政。
盡管高太后垂簾聽政之下,宋朝社會還是穩定且繁榮的,但高太后信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進行“元祐更化”,并對剛即位的宋哲宗趙煦嚴加鉗制,冷落宋哲宗趙煦,結果引發嚴重的新舊黨爭,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一直到元祐八年,即公元1093年,在宋哲宗繼位后的第八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趙煦才開始親政。
第八年,還是在那位高太后去世之后
嬴政搖了搖頭,可見這宋哲宗繼位之后,所受掣肘確實頗多。
恐怕等他親政之后,必然有所反彈才是。
果不其然,就聽天幕繼續開口道
宋哲宗趙煦在親政過程中,開始貶斥舊黨,信用新黨,由此開啟“紹圣紹述”
即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為名,于次年改年號叫“紹圣”,在此期間,神宗時期的新法逐一恢復,反變法派被貶官流放,于是史稱這一時期為“紹圣紹述”。
在終于親政之后,宋哲宗趙煦逐漸重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得國勢再次有所起色。
而在紹述后,執政的新黨在軍事上對西夏再采取強硬政策
一方面在沿邊諸路構筑了一道長達千余里的防御工事,一方面在重開的戰事中打退了西夏的進犯。
元符元年,即公元1098年的第二次平夏城之役,宋軍擊敗西夏三十萬敵軍,這是宋朝和西夏歷來戰爭中少有的大捷,從而迫使西夏主動求和,宋夏新疆界確立。
這前后一共兩次的平夏城之役,最終使得西夏得以臣服。
其后宋史也評說道“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哲宗亦為之寢兵,楶立邊功,為西方最。”
這足以標志著宋哲宗趙煦一朝在外交和軍事上的成就。
而除此之外,在軍事上,宋哲宗還重啟河湟之役,最終收取了青唐地區。
總而言之,整體上客觀而論,和宋神宗趙頊一樣,宋哲宗趙煦也的確是宋朝歷史上少有的,拿得出手的皇帝之一。
大概是從一開始停下來的后遺癥哪怕是聽到這里,趙匡胤的心也一直懸著,沒能放下來。
可這宋哲宗趙煦,怎么聽,怎么看,確實是個拿得出手的皇帝啊,連天幕都這么說,怎么到最后,宋朝還是氣數將盡趙匡胤心下惴惴不安,又突然想起之前天幕所說的“衰”,難道
宋哲宗和他爹宋神宗一樣,相比于其他宋朝皇帝,拿得出手是拿得出手,但是他早死這一點,比他爹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宋神宗38歲去世,宋哲宗更早,才二十五歲就病逝了。
所以說,趙光義的血脈是不是真的有毒,能有點作為的皇帝都早死,還一個比一個死的早。
也不知道是宋朝命中帶衰,還是趙光義命中帶衰,甚至一直影響到后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