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正月的時候,金軍渡過黃河之時,京師開封就開始戒嚴,而已經成為太上皇的趙佶也倉促出城逃避去了。
這時候,宋欽宗趙桓也三次想跑,輔佐大臣,宰相等人都說都城受不住,也跟著勸宋欽宗向襄陽一帶逃跑,但都被李綱所阻止,甚至禁軍也回答道“父母妻子都在這里,愿死守京城”
而李綱正在部署守城之時,金軍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駝岡。
牟駝岡是宋軍養馬的地方,兩萬匹軍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了金軍手中。
宋欽宗趙桓又慌亂起來,急忙著急群臣商議對策,宰相李邦彥主張求和,李綱再次反駁反對,堅決抗金到底
可是私下里,宋欽宗趙桓卻接受了宰相李邦彥的意見,派使者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
“這簡直是無恥”
程咬金等將領不禁怒罵,三次想跑,被勸下之后又想求和這宋欽宗趙桓,可真是夠懦弱無能的
李世民也是聽得眉頭一直就沒松下來過。
求和使者走到半路,就碰上了金軍的使者,于是又將其帶回,說是可以重新結盟修好,可派遣人去金軍請和。
這一來一回,李綱自然也知道了,于是他主動請求去出使金營。
然而宋欽宗趙桓沒有答應,他想要派李棁去。
而后李綱單獨留下,說李棁柔懦,恐怕有誤國事,而金國貪得無厭,必然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款。
并且這時候金兵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沒有到來,暫時議和也可以。
但是議和的條款要恰當,否則,將會招來大禍,宗社安危也在此一舉。
同時李綱還提議,只要朝廷舉措適當,金軍就會見機退去,可是如果朝廷迫于金軍的威勢,答應金軍的全部要求,那么金軍就會輕視宋朝,那樣的話絕對后患無窮。
嬴政聽著,不禁點頭。
這話說的,確實不無道理。
可哪怕是說到這份上了,宋欽宗趙桓依舊不聽,仍讓李棁出使金營。
嬴政“”
于是,等李棁等到了金營,果然嚇得什么都不敢說,只是領回了金軍提出的議和條款
即給金軍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
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門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
宰相李邦彥等人竟極力勸趙桓接受這些條款,可是如今宋朝國庫早已空虛,哪有那么多金銀
所以宋朝是怎么做的
于是宋朝只好下令在京城盡力搜刮,結果搞得家家不安,人人驚恐,全城亂紛紛,朝野鬧哄哄
“這種議和條款竟要接受還要為此搜刮百姓”
劉徹聽得簡直怒火上涌,這叫個什么事兒啊
無恥羞恥簡直就是卑躬屈膝之輩
李綱堅決反對這些條件,還與宰相李邦彥等反復激烈爭辯。
他說金軍索要的金帛,竭盡天下之財,都無法滿足,一個京城又怎么會足夠
三鎮,是國家的屏障,割給金軍,那還怎么立國
至于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去,應該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同金軍商談條件,說明哪些可以答應,哪些不能答應,而只要談幾天來拖延時間門,勤王大軍就會到來。
那時金軍所提條款雖然不能實現,也不得不趕快退去。
屆時再同金國結盟,那金國就不敢輕視宋朝,這樣一來的話,和平局面也才可以長久。
對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劉徹心想,這回總該聽聽了吧
總不能
趙桓全程默無一言,見此情景,李綱提出了辭職,這時候趙桓才立即慰諭李綱,讓李綱先出去指揮軍事,此事慢慢商議,然而等李綱一退出去,趙桓就答應了金軍提出的全部條件
劉徹驟然吸了口氣,不禁怒罵道“宋欽宗無恥之徒”
真是個懦弱無能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