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當真是可笑
趙匡胤竟是哈了一聲,想到天幕一直說的“宋朝重文輕武”,積弱難返又豈止是國家軍隊實力積弱,原來這人心也于潛移默化中積弱了啊
而他要怪誰
怪趙光義嗎怪趙光義的后代嗎
還是怪他自己
一步錯,步步錯
宋朝從建立之初,一路走到如今這樣,可當真是哪里都得見因果緣由啊。
趙匡胤神色頹然,滿心痛惜與悔意。
再看一直癱在地上的趙光義,已是滿臉的崩潰絕望了。
這就是他的后代這竟是他的后代
從北宋到南宋到了南宋這里,竟又是如此趙光義張了張嘴,竟有種蒼涼之感
以這樣的形勢下去,宋朝到底還能延續下去多久
之前說了,宋朝要不是有錢,早不知道死多少次了,當然,這也擋不住宋朝一點點的自我作死。
岳飛死后,宋金兩國再簽和議,使得南宋再有機會進入“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
不過“重文輕武”的傳統沒落,這意味著北宋所經歷的“車輪滾滾”,會再一次毫不留情的軋到南宋身上
“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也不過只有二十年
而二十年后,宋金兩國又再次開撕。
劉徹“”
真是沒完沒了了是吧。
該說不說,南宋有個“完顏構”,結果金國那邊也出了個“趙亮”,可真是命運的交織,命定的對手啊。
嘖,總之就是我給你“送菜”,你給我“送菜”。
“菜”到一塊兒去了,也是由此,南宋真該感謝一下“趙亮”
十五萬大軍南下,結果就被南宋兩萬人給擋在了采石磯,到最后連個長江都沒渡過去,自己還噶在這里了。
而且還不是死于敵手,而是命令金國部隊三天內必須渡江,如果渡不了江,那就去死。
然后金國部隊的將領們想了想,三天之內確實是渡不了江,于是就把自家皇帝給弄死了。
嬴政“”
劉徹“”
李世民“”
這“趙亮”之名,確實是名不虛傳啊
十五萬對兩萬,竟連長江都沒渡過,結果自己還死在了那里。
單聽這一件事,還有這“趙亮”之名,就能猜得出這位金國皇帝究竟如何,反之類推,這“趙亮”,即所謂的完顏亮大概就和那宋高宗趙構一樣,“臥龍鳳雛”之輩
不過對于南宋而言,采石磯大捷,倒的確是一場很激動人心的勝利。
但很可惜的是這基本上算是南宋戰場上最后的輝煌了。
畢竟歸根究底還要感謝完顏亮,而完顏亮死在了長江邊,金國皇帝換了別人,宋金兩國當然還是得繼續開撕。
兩次紹興和議簽訂后,還有隆興和議,繼續割地,賠錢,不過這次宋朝每年固定給金國送的錢是變少的。
當然,本質上還是沒怎么變。
畢竟隆興和議之后,又簽訂了嘉定和議行了,這次每年要送給金國的錢又變多了。
歷朝歷代諸人“”
兩次紹興和議,隆興和議,還有嘉定和議這宋朝對外可真是叫人不知道說什么好
總之南宋在一段時期內,基本上沒干別的,光給錢了。
但別忘了之前說的北宋所經歷的“車輪滾滾”,會再一次毫不留情的軋到南宋身上。
是的,關于南宋是怎么滅亡的
就像北宋和遼國的“纏纏綿綿”,結果被金國一網打盡,使得金國又和南宋“纏纏綿綿”,而最后將兩國一網打盡的,當然又是別國啦,而且歷史就是這么神奇,當年金國造了遼國的反,這一次,也有人造了金國的反。
它就是金國西邊草原上的蒙古族
而與此同時,歷史也又一次印證了何為“遠交近攻”
是的,像北宋和金國勾搭上,蒙古也和南宋勾搭上了,兩國合起伙兒來把金國給滅了。
雖然金國也曾向遼國一樣跑過來求情,但和北宋一樣,南宋當然是不理啦,而且這次結局還不錯,畢竟金國的確是被蒙古和南宋聯手滅掉的,但可惜的是,在這之后南宋繼續作死,錯估也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想挑戰蒙古收復失地
于是到最后,反正蒙古又滅了南宋,建立起繼唐朝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即元朝。
而元朝,也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政權。
第一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政權